窩棚里再次安靜下來,我接著說:“在這里,我要重點講的是臘肉的原料,土豬肉。”
“土豬是用過去的土方法,用大米,蔬菜,草料混合在一起煮熟喂養的豬。而不是喂帶添加劑的飼料,或者是喂潲水油。土豬喂的全是青飼料而不是精飼料,它吃的是煮熟喂養的五谷雜糧。”
“而土豬選用的是老品種青豬(黑毛豬),而不是良種豬(白毛豬)。喂養時間都是1-2年,重量在100公斤左右。”
“這樣飼養出來的土豬,皮厚,不肥,很瘦,沒有飼料豬那么多肉。煮熟后,有香味,但不油膩。堪稱舌尖上的美食,這就是土養的豬肉。但是土豬養的時間久,所以反倒開始長膘。從肥瘦比例看,土豬的肥膘(皮層下的脂肪)較厚,大約有三四指厚,肥肉所占的比例比瘦肉型豬高,而瘦肉型豬的肥肉則相對較少。”
“土豬肉吃起來有自然肉香味,有嚼頭。而普通豬肉,則沒有這個特點。”
“現在,你們聞到了這個香味沒有?是不是讓人食指大動啊?香不香?”我問大家。
“香啊!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有的大兵哥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嘗嘗味道怎么樣了。
“這個,叫做臘味香。臘香四溢,熏香撲鼻,味道更是好吃得不得了。”我夸張的吸了一口氣,咂咂嘴。
大兵哥們都笑起來,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吹牛誰不會,吹牛又不犯法,又不用繳稅,是吧?
“這個臘肉,是我的主推款,一小碗是70美刀。絕對物超所值,你們不會后悔的!”我說。
“哇!云老板你太黑了!你怎么不去搶啊!”有大兵哥嚷嚷起來了。
“我現在給大家說說,為什么它要賣這么貴。貴自然有貴的理由,要是聽完了你們還是覺得貴,那么,以后我都不會再賣臘肉給你們了。行不行?”我拍拍胸脯,信心滿滿。
于是大兵哥們看著我,葫蘆里究竟賣的啥藥?
“在我們那里,一個農民,從春天開始養一頭豬,養到過年再宰了吃肉。它是土豬,不是吃飼料長大的,吃飼料的豬5個月就能賣了,但土豬不行,要養將近一年,甚至兩年。土豬的肥肉厚,一眼就能看出來。”
“比如在我們本地,飼料豬肉3美刀一斤,那么土豬肉就要5美刀一斤。它的口感,決定了一分錢一分貨。”我繼續說道。
“這頭土豬,最多能出170斤肉。那么需要怎么處理呢?把肉放在鍋里炒一下,炒鹽的時候在里面放入一些八角,茴香,花椒這些香料,做出來的臘肉會更加好吃。腌制出來的臘肉還帶一些香料的味道,想想也知道會很好吃。”
腌制個四天之后,就可以把它們掛起來風干了。風干幾天后,就開始熏制。”我環顧四周,大家都在認真的聽,不由得點點頭。
“相比于風干臘肉,煙熏臘肉吃起來更香、口感也更加有嚼勁。如果想要臘肉口感更好的話,熏制時間也會比較久,一般需要連續熏制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一直到熏制的臘肉黑里透紅,紅里發亮,質地發硬有彈性,就說明可以了。那么,我們是用什么來熏制呢?”
大家一臉茫然,這誰知道啊?
我繼續往下說:“用樹枝。手腕粗細的,碗口大的,甚至樹葉,樹根,樹蔸子都是可以的。但不是所有的樹,都可以熏臘肉。”
“比如松樹,熏了肉上面黏糊糊的,都是松油。吃了肯定會不舒服,所以松樹不行。杉樹有油也不行,而楓樹熏了一股味道,跟楓葉的味道一樣,也不能吃。樟樹熏了一股樟腦油的味道,吃了這肉,嘴里的味道幾天都不消散,你們覺得行嗎?”我問他們,大兵哥們都搖搖頭。
“楊梅樹更不行,它都沒有煙,怎么熏呢?熏200斤肉至少要20天,需要1600斤木材。能熏臘肉的只有4種樹,橡樹,板栗樹,柏樹,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