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反應恰到好處——不是憤怒的反駁,而是一個已經開始接受真相的人,在尋求更多的確認。
“因為這是一個明顯的反常。她們在觀察這些信息會不會泄露,會泄露給誰。就像她們一直在觀察所有的公證人一樣。即使是最忠誠的那些——比如經義,她們也從不真正信任。”
朝暮的表情幾乎沒有變化,但星榆能感覺到她內心的波動。
作為習慣了掌控信息、參與決策的公證人,突然意識到自己也不過是被監控的對象,這種身份的落差必然令她難以接受。
“就算找回記憶也不是你想要的自由,朝暮。”星榆繼續添磚加瓦,“理事會從來就沒打算放開對任何人的控制,就連你們這些一直忠誠服務的公證人也一樣。”
這句話終于擊中了要害。
自由——這個詞對朝暮來說就像一把雙刃劍,既是她最渴望的東西,也是最容易被人利用的軟肋。
“我一直以為……”朝暮輕聲開口,話語中帶著困惑,“至少在完成任務的時候,我們公證人是被信任的。”
“所有的公證人都以為自己在為更崇高的目標服務。但最終呢?不過是精心設計的圈養系統。她們在觀察你,朝暮。當你在各個環區間奔波、分享這些信息的時候,你覺得,你是在執行任務,還是在被測試?”
“但是……”朝暮的聲音有些發緊,“為什么要這樣……”
星榆等待著,給朝暮足夠的時間消化這個事實。
控制的藝術不在于強迫,而在于給予選擇的自由,讓對方自己得出想要的結論。
朝暮就像正在倒塌的高塔,而星榆正在這廢墟中小心翼翼地鋪設新的根基。
“那我們……”朝暮終于開口,聲音里帶著一絲迷茫。
朝暮下意識地用了“我們”。
現在她們是同一陣營,而理事會在另一邊。
這正是星榆想要的效果。
“我們當然要完成任務。”星榆平靜地說,“但是,朝暮,既然她們想看信息的流向,我們當然不能讓這一切如她們所愿發展。”
朝暮愣了一下,露出若有所悟的神色。
朝暮需要真相,但不是全部的真相——她需要的是能刺痛她、讓她無法安于現狀的那一部分。
被監控的證據,不信任的暗示,都將成為維系她反抗意志的燃料。
一個剛剛看到自由的希望的朝暮,遠不如一個永遠渴望掙脫束縛的朝暮有價值。
星榆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模棱兩可的同盟者,一個體制內的庇護,而是能夠替她制造信息噪音的源頭,能夠左右人工智能的迷霧帷幕。
她不再是被動逃亡的獵物,必須把別人的陷阱改造成自己的巢穴,讓每一個想要窺探她的舉動都變成她編織網絡的絲線。
而朝暮,這個同樣渴望掙脫束縛的靈魂,終將成為她最重要的盟友——一個被她真正掌控的盟友。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