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煙繚繞。
眨眼間。
半炷香燃燒殆盡。
守在香爐旁的太監,作揖道:“陛下,時間到了。”
李世民下意識看向高德陽,他很想看看,這位大唐開國以來,最年輕最有才華的進士郎,今夜能做出什么大作來。
新科口述,帝王書寫,若能有名作問世,那也不乏是一樁流傳千古的美談。
“進士郎,你可要先來?”
高德陽神情一僵,“陛下,我……我還沒做好。”
李世民呵呵一笑,也未多想什么。
大作嘛,自是要一字一句斟酌,半炷香的時間確實太緊湊,再給點時間也無妨。
看向他人,皇帝問道:“卿等可做出來了?”
“陛下,臣已做好。”明字科的魁首,暗自清清嗓子,“皓月圓明,繁星璀璨,君坐中樞,夜如白晝。”
勉勉強強,不算太差,也不出彩,不過一首馬屁詩,將李世民給比作了太陽。
這馬屁拍的太過粗鄙,李世民心有不喜,但臉上仍保持著笑容,“嗯,短短半柱香,也算尚可。”
聽到這個評價,明字科的魁首,難掩失望之色。
李世民目光掃掃,視野最終,停留在了盧彥倫身上。
“夜色如墨,月光如銀,云漢天河,快活今朝。”
這首,就文雅多了,可算佳作。
李世民點點頭。
接著,明法、明算兩科的魁首,也各頌了一首詩,明法,主考的是律令,明算,主考的是算數,這兩科重邏輯不重文采,堆文砌字不是他們的強項,自然,所做之詩只能說勉勉強強過得去。
現在,只剩下高德陽了。
李世民看了過來,李治看了過來,盧彥倫等人也都看了過來。
高大公子又成了關注點。
高德陽喉結滾動,光滑無褶的額頭滿是細汗。
李世民笑著問道:“進士,你可做好了?”
高德陽硬著頭皮,憑借著零散的記憶,結結巴巴道:“星……星幕垂野闊,銀河,落……落九天,歌舞升平樂,天涯共此時。”
“好。”李治率先喝彩,“此詩上乘。”
李世民捋著胡須,“天涯共此時,好一個天涯共此時,此句絕佳,可算大作。”
皇帝哈哈一笑,問道:“諸卿,你等可有不服氣的?”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沒人愿意承認自個不如別人,但是,高德陽這首詩,確實不俗,尤其是最后一句,天涯共此時,簡直是畫龍點睛之筆。
盧彥倫和余下幾人,齊齊作揖道:“學生服氣。”
張阿難早就將紙墨筆硯準備妥當,李世民大笑一聲,用熟悉的飛白體,一氣呵成。
“高卿,來看看,朕之字,可有墜你的大作。”
高德陽喜笑顏開的上前兩步,雖然看不懂書法的好壞,但皇帝的字肯定是沒有差的。
“陛下的字,比我祖父寫的,要好多了。”
高士廉也是有名的書法大家,這個馬屁拍的,讓人還是挺受用的。
李世民哈哈一笑,將卷軸滾起,遞給高德陽。
“謝陛下。”
高德陽美滋滋的接過。
月半三更,李世民打起了哈欠,這場燒尾宴差不多到了該結束的時候。
最后告誡幾人兩句,李世民回了后宮,眾人作揖恭送。
待的皇帝離開,不少人想跟高德陽套個近乎,但不等他們上前,李治就先湊了過去。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