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為了突出自已有著長遠的眼光和犀利的見解,還是多嘴言道。
“父皇,孩兒舉個例子,就拿黔州來說,假設當下黔州寒庶出身,沒門路入官學的書生有千人,每屆科舉州里推舉一人,也就是說每一屆都有九百九十九人無緣科考。”
“這些人嘔心瀝血苦讀,為的不過就是個功名富貴,到頭來,卻連科舉都無法參加,孩兒斗膽,敢問父皇,如果父皇是這些人中的一員,會是個如何作想?”
李世民拉著臉,嘴上未語,心中暗戳戳道:還能作何感想,當然是氣的要死了。
李承乾嘆息道,“如果是孩兒,肯定會大為不滿,甚至對朝廷都生出怨恨仇視之心來,孩兒想,無法參考的那些人,恐怕也是如此。”
“父皇,一州之地九百余人,無足輕重,可如果這九百余人變成九千余人呢?”
“當天下讀書人成十倍成百倍的增加,但一屆參考者只有寥寥幾人,寒窗苦讀一場空,有幾人能坦然接受這一切,又有幾人能咽的下這口惡氣。”
“人皆都有野心,如果一次兩次,都看不到希望所在,那他們的憤懣,他們的怒火,就會一日比一日的盛,坊間有句粗話,斷人前程如殺人父母。”
后脊生出一股惡寒,李世民猛的打了個冷顫。
李承乾繼續道:“滿腔抱負得不到施展,也許有一天,不……應該說必然有一天,定會有人因此生出逆反之心,父皇覺得,到時可否會動搖社稷?”
不等的有所回答,緊接著便道:“父皇文韜武略功蓋萬世,就算貞觀一朝有人出于敬畏而不敢作亂,可以后呢?”
“我唐室若想傳萬世基業,就不能坐實此患不管,父皇,身有隱疾必要早早去之,否則,等的病入膏肓之時,再想醫治,為時晚矣。”
李世民沉聲道:“所以,你做這一切,就是想勸朕改制舉試?”
李承乾點點頭。
李世民又道:“讓青雀獻上印刷造紙術,也是為了今日圖謀?”
李承乾仍是點點頭。
李世民突的來了氣,“環環相扣,不覺間,讓朕著了你的道,逼得朕只能按你的擺布來,你可真是朕的好兒子,可真是好一個心術手段。”
李承乾再次俯下首,“孩兒萬死,父皇息怒。”
李世民氣呼呼的,狠狠剜了眼李承乾。
造紙印刷術,就是個引子,誘惑他咬住含著砒霜的鉤子后,緊接著就是科舉。
誠如李承乾所言,人都有著野心,都有著對功名利祿的渴求,正如諺語所言: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誰會不想往上走呢,而對于貧寒之家,讀書不是向上爬的唯一道路,但卻是最便捷最輕快最有利的。
只要紙張書籍變得廉價變得極宜獲取,讀書人定將會如雨后春筍般冒出。
這如在田埂邊挖蓄水池一樣,挖水池積水,本是為了澆灌田地,可若池中之水過甚,就須再挖條溝將水引出去,不然,等的積水沖破堤壩,那田地就將成為一片洪澤。
這是一個連環計,只要咬住了鉤子,那么脖子就會自動套進另一個圈中,如此,只能順從李承乾的心意來,不然,脖子上的圈就會越勒越緊,最終窒息而死。
當然,李世民還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將含在嘴中的魚餌給吐出來。
他現在可以下令,讓少府停止沒日沒夜的刊印,將造紙術和印刷術捂起來,讓紙張和書籍仍舊保持高昂,讓寒門和庶民仍舊嘆著紙貴如金書值萬金,如此,池中的水就可保持在一個安全范圍。
可是,普及知識是剪除門閥世族的唯一行徑,李世民舍得放棄嗎?
不,當然是舍不得的,知識掌握在他們手中一日,皇帝就要受其制衡一日,他們就能一日復一日的凌駕于眾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