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日日召英國公入宮,同吃同食噓寒問暖,倒也不說什么拉攏之言,只要走的近,他人自會覺得相處親密,這般,不管李勣愿不愿意,身上都會打下東宮烙印。
皇帝對此沒個反應,甚至,還給李勣加了個同中書門下的頭銜,有了這個稱號,便也屬于宰相群體中的一員了。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這是準備讓李勣接馬周的班。
一時,不少人都感到疑惑,摸不清皇帝到底在琢磨什么,包括長孫無忌這個自詡最了解李世民的人,他也一頭霧水。
也許,只是想加碼,只有勢均力敵,才能保證李治不被放棄。
~~~
有了皇帝的準許,書院變得越發熱鬧,勞力們每天都被折騰的筋疲力盡,李承乾偶爾會去看看,撫慰撫慰人心,展現自已和藹可親的一面,除此,余下時間基本都待在屋中,也不能太過肆無忌憚,不然,再起彈劾,恐會惹得李世民心煩。
長安城中同樣熱鬧,步入年尾,朝中已無什么要事,在皇帝的授意下,李泰天天都將眾人喚去政事堂。
吵得仍是不可開交,不僅身居高位的人吵,翰林院的清閑學士們,也是爭的臉紅脖子粗。
“廢籍利天下蒼生,你等所覺不妥,只不過是出身富貴,不想自家受損罷了。”
“謬言,人分賤良,遺自先古,今廢除賤籍,必至社稷動蕩,你等覺得可,不過是出身寒微,所圖才是自身之利,才是不顧天下。”
院子里,兩人爭執不休,激動之下,開始推推搡搡,郝處俊剛好看到。
秉著和平的想法,郝處俊湊過來當和事佬。
“王兄,趙兄,這等大事我等又沒資格參與,自有諸公決斷,何必因此傷了和氣。”
“郝兄,怎可如此說,我等眼下雖清閑,可他日也是要登堂入室的,你說,廢籍是不是會傷及社稷。”
“這..恐不至于吧,四海一統,天子威望深厚,廢籍雖重大,可也不敢有人輕易作亂吧,行反可是要株連九族的,跟...”
話還沒說完,姓王的學士就氣沖沖道:“所以,你是支持廢籍,支持魏王的,哼,道不同不相為謀,日后,咱倆也不必再有來往。”
郝處俊有些懵,他心里確實偏向廢籍,但...這跟李泰有什么關系,他只跟魏王有過兩面之緣,怎么支持廢籍就是支持魏王呢,就不可對事不對人嗎?
廟堂上,還真的沒有對事不對人一說,鬧了這么久,李泰和廢籍已經深度綁定,支持廢籍就是支持魏王,反之,不支持就是反對魏王。
不止是郝處俊,朝中許多人都莫名其妙的被打上了魏王的標簽,縱然他們沒有投效李泰的心思,可仍然是被長孫無忌為首的一方所不容,隨之而來的,就是打擊、報復、以及各種穿小鞋。
如此,這些人只能被動的向著李泰靠去,隨著時間推移,隨著斗爭越來越激烈,不覺間,兩股勢力漸漸形成。
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可稱為保守派,或者,也可說是太子黨,以房玄齡為首的變革派,可說是魏王黨。
李承乾的目的達到了,現在的局勢變得比歷史上還要分裂,他很滿意,可皇帝就有些不高興了,因為鬧得太過厲害,有些超出李世民的預期了,隱隱約約,已有黨爭之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