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喜睡覺,確實瞪大了眼睛,不過,就算是瞪著眼睛,還是死了,死在了大明宮中,內侍省來人驗過,說是內疾暴斃。
李承乾對此,無過多反應,他要么看著李象李厥讀書,要么和蘇婉兒卿卿我我,一家人簡單又溫馨。
皇帝每日用晚膳的時候,都要將兩個長孫喚過去,在李象和李厥的陪伴下,李世民也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情。
只是,攏共也沒開心幾天,當民部將今年的賦稅呈上來后,李世民立馬惆悵起來,原因無法,今年的賦稅,比之上一年減少了三成。
去年,十萬大軍折戟沉沙,今年,又是征高句麗,又是打吐蕃,雖然調用的兵馬都不多,可皆是遠征,為了供應糧草,調用的民夫可是不少,還有在南方大肆修路。
打下高句麗后,宗親藩王也不能空著手去封國就藩,李世民又給了不少東西。
前前后后,這兩年加起來,花出去了不少,錢這東西,花起來容易攢起來難,國庫的錢,不多了,今年的賦稅又有減少,儼然已不能開支平衡,雖說不至于到財政赤字的地步,可這也不是個好苗頭。
李世民將柳奭叫來,冷著臉問他,今年的賦稅為什么會減少。
按理說,今年全國各地都沒有遇到大的災害,民部在冊丁壯也比去年多,應該是稅收更多的...
對皇帝的問題,柳奭給出了回答,很簡單,因為去年更改了婚律,將成丁年紀制在了十六。
往年,普通人家的孩子,十三四歲就能成婚,成婚了就要承擔賦稅,可現在,朝廷規定晚婚,還明確規定了十六才算成丁,成丁了才能征收賦稅,這一推遲,少了不少的征稅對象,稅收可不就少了嗎。
李世民啞口無言,更改婚律,出主意的是大兒子,上奏拍板的是四兒子,都是他的種,現在有問題了,他能說什么呢,能怪誰呢...只能怪當初沒有好好琢磨。
柳奭此時道:“陛下,臣與眾同僚估算,明年賦稅還會減少,除非...將婚律改回舊制。”
李世民不在意百姓家子都什么時候成婚,他只關心國庫是否充盈,正要一口答應時,卻又想到,這怎么也是李泰決議的事情,他身為尚書令,所推行的事情要是不知會一聲就直接否了,有傷尚書令的臉面,再者,恐會讓朝野以為,他們父子之間出了什么問題。
“此事朕在好好想想。”
打發走柳奭,本欲差人去喚李泰,可轉念一想,還是先叫了李承乾來。
將各州今年所呈賦稅讓他看過后,李二陛下悶聲道:“高明,你看這該怎么是好,可要將婚律改回。”
“父皇,孩兒覺不可。”李承乾反對道:“婚律更改不過一年,不少遙遠的地方實行不過數月,再改回,豈不是要令人說朝廷是朝令夕改。”
“再者,要是讓百姓知曉,改回婚律只是為了多與他們收賦稅,豈不是要惹起民怨。”
李世民煩躁道:“不改那如何,國庫所剩不多,明年要是出個什么事,財源空虛,是要動搖社稷的。”
“父皇,錢莫不講個開源節流,父皇不鋪張,朝中諸公也都勤儉,節流是不用了,只能開源。”
“怎么開源。”
李承乾作揖,聲如洪鐘道:“孩兒斗膽,請奏更改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