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不飲食。”不可以接受百姓實際的糧食,或者財產的祭祀,更別說是血食了。
改為:“清供”,就是你們都給我“神明食炁”,喝西北風去。
許甲在此授箓,便也是要和天地券要,與鬼神盟約,當然不止是鬼神,還有妖怪精靈。
至于為啥寫三官大帝,因為他們三個主升仙考核,授箓也是“升仙”的一種。
“這樣如何?”
“閭山?”汪敏通疑惑,原來這個世界沒有閭山,實施上這個世界有“廬山法”,屬于是閭山派未曾演化的版本,廬山又是“靈山”,是上古十巫的道場,故而有天下巫教出廬山的說法。
而傳聞閩江底的閭山,或許是法界之中的秘境,又或者是上古大禹所定五鎮之中的北鎮,巫醫閭山,不過一個在東北,一個在嶺南,屬實是搭不上聯系。
授箓儀式本來十分復雜,要求的人極多,耗費錢財物料也是極多,故而龍虎山會向箓生收授費用。
但是許甲這次授箓,其實沒有這么多儀式。
就像是祖天師,他有箓么?有,為什么有,太上老君傳的。
在最初的時候,箓就是箓,沒有內外之分,普通老百姓也能授,道官也能授,百姓授之為“箓民”,這個箓其實是保護田宅所用,是向鬼神展示的一種身份,代表這些人是我張道陵罩著的。
百姓佩戴了箓后,發現不會撞鬼了,沒有染上瘟疫了,便紛紛信之,后面又模仿箓,出現了“符”。
其實說來說去,這個箓就是“道籍,戶籍,命冊”的三合一版本,只是后面賦予了太多的“傳奇色彩”。
而天師的箓,則像是箓里面的皇帝,其他道士,祭酒的箓,則像是“百官”。
許甲之前早早就雕刻了“玉山治都功印”,按照道理,其實應該授予“正一三五都功箓”,又或者單純的“盟威箓”,但現在許甲屬于是“特事特辦”。
直接得了一手天師箓,是一品大箓,直接契與天地。
天授之,地愿之。
如果非要有句臺詞,大概是:“我與神明畫押?”
周邊的香爐都擺放好了。
許甲看看時間,差不多了,便對著汪敏通道:“就現在吧!”
汪敏通點點頭:“好。”
旋即他張口唱道:“開壇!”
卻是中氣十足,山居觀的諸多道人紛紛位列站好,同時各自拿出早早準備的樂器開始演奏。
如此在三清山懷玉山脈的的崇山峻嶺間,云霧繚繞,仿佛天地間的一幅水墨畫卷緩緩展開。山巔之上,古木參天,悠揚的道樂,繼承了宮廷雅樂,在此天地之間,便好似天籟洞聲。
古箏一臺,其音澈如泉,指觸弦動,清揚悠遠,恰似山澗細流,兼有江河之澎湃,輕重交錯,旋律潺潺,動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