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的少男少女們,總是愛表現的。
所以在曾一飛的拋磚引玉后,一大波浪男孟女們,都紛紛上臺唱了自己喜歡的歌。
當然,接下來這些上場的同學們,大多還是對自己歌聲有自信的。
因此,雖然不敢說唱的有多好,但起碼不再是曾一飛那樣五音不全了。
就這樣,在一群男男女女唱完后,差不多也來到軍訓結束的時間了。
也在這時,教官才說道:
“好了,時間快到了,最后一首歌,沒唱的可以舉手。”
從頭到尾,林亦哲都沒有舉手。
因為他的性子雖然隨性,但卻并不是一個愛出風頭的人。
可也就在此時,林亦哲對面的一群女生卻嘰嘰喳喳的討論著什么。
然后在討論完后,她們當中的其中一位,居然大膽的來到了教官旁,用很是小聲的聲音,對教官說了些什么。
而教官在聽后,也笑了笑。
然后轉頭對男生那邊喊道:
“誰是林亦哲?”
林亦哲聽到自己的名字,微微愣了一下。
但很快,他還是舉手道:
“我是。”
教官:“林亦哲,出列!”
林亦哲見教官叫自己,也是本能的站了起來,喊了一聲“到!”
接著,那位屬于女生連隊的教官,也沒有拖泥帶水的對他說道:
“剛剛我們那邊的女同志,一致推薦由你來唱最后一首歌,所以你準備一下,最后一首歌就由你來唱吧。”
林亦哲聽完一臉懵逼。
于是,他下意識的就看向了女生那邊。
而那群女生見林亦哲看過來后,也是捂嘴嬉笑著,卻并沒人出聲解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林亦哲,你來唱最后一首歌,有問題嗎?請回答!”
“報告教官,沒有問題。”
面對教官一本正經的詢問,林亦哲只能無奈的按照軍訓要求,說沒問題。
接著,沒有準備的他,只能腦筋飛速旋轉的想了想,要唱什么。
而也許是這幾天他與夏初然在分開后,越發的覺得這份感情很是重要吧。
所以林亦哲心有所感。
最后還是決定,干脆唱一首夏初然最喜歡的歌曲:《蒲公英的約定》。
“教官,我想好唱什么了。”
“那你開始吧。”
林亦哲下了決心,然后深吸了一口氣后,開始唱到:
“小學-籬笆-旁的-蒲公英,是-記-憶-里-有味道-的風景;”
午睡-操場-傳來-蟬的聲音,多少-年后-也還是-很好聽;
將愿望-折紙飛機-寄成信;因為-我們-等不到那流星;
…
一起長大-的約定,那樣清晰,打過勾的-我相信;
…
與你-聊不完的-曾經,而我已經分不清;
你是友情
還是錯過的愛情…”
(加一個“-”,是怕說我抄襲,另外,我真的沒想水字,所以已經在盡量壓縮歌詞了。)
這首歌之所以能夠成為夏初然最喜歡的歌曲。
是因為歌詞里所描繪的那些“小學、蒲公英、紙飛機以及飛蟬”,都是自己與林亦哲經歷的珍貴回憶。
而最后那句“分不清到底是友情,還是錯過的愛情”,則基本詮釋了兩人前世那段感情的波折。
所以,或許是心有靈犀吧。
當林亦哲在吟唱這首歌曲之時,也是帶著一種滿懷敬意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