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曲子里蘊含的感情。
良久之后,理查德才深深吸了一口氣說道。
“我能問問...這首歌的名字,是叫做《悲愴第三樂章》嗎?”
“嗯...”
“很...強大的曲子。”
如果《卡農》是給理查德帶來神圣一般的高級感動的話,那么《悲愴》就是熱烈中的悲壯,悲壯中的樂觀和輕快。
就好像...狂風大浪一般。
理查德老邁卻有神的雙眼盯著李云說道。
“這首曲子...為什么叫做《悲愴第三樂章》,難道,還有...”
“嗯,還有第一樂章和第二樂章。”李云不好意思的撓撓腦袋說道:“這其實...是一首交響曲。”
是一首。
交響曲啊...
...
以前馬克覺得,神對人是一視同仁的,才華是可以被努力追上的,努力也是才華的一部分。
但目前來看并不是這樣的。
為什么,為什么眼前這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青年,能夠創作出《悲愴第三樂章》還有《卡農》這樣的作品呢?
這兩首還是注定傳世的作品。
而且最重要的是...
悲愴居然還是交響曲,居然還有第一樂章和第二樂章!
馬克第一次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可能比人與狗之間的差距還大。
李云擁有的耀眼才華讓他感覺到,這個世界上原來還能有這樣的音樂。
馬克是一個驕傲的人,他會承認自己的驕傲。
也不會否定別人的驕傲。
他嫉妒李云,但他也不能不承認。
此時此刻的《悲愴第三樂章》就是全場最高亮的那個。
比他的《野蜂》更加出色,比理查德的《藍色協奏曲》更加的動聽。
作為一名古典音樂家,他有著自己的鑒賞能力。
想到剛剛自己說的話。
說的西方古典音樂天下第一的事兒,他就感覺到臉龐火辣辣的。
這首《悲愴第三樂章》很可能在青史留名...
此時,馬克一臉復雜的說道。
“為什么這樣的人會出生在華夏呢...”
這不合理。
這不科學!
....
直播不僅僅有華夏網站的直播,外網的直播也有。
比如油土鱉上,就在直播著這一次別開生面的華夏音樂會。
畢竟眾所周知,稍微大一點的古典音樂會一般都是在意大利、英法德之類藝術氛圍濃厚的歐洲國家展開的.
在華夏開展的古典音樂會不是沒有,但稍微對古典音樂有點了解熱愛的,都不會去看華夏的音樂會。
畢竟,在西式古典音樂這個領域,華夏還是過于弟弟了。
這是世界認可的。
這一次的交響樂交流會有熱度完全是因為這首《卡農》太過強悍了,傳唱度就好像是瘟疫一樣。
但這首曲子最大的問題還是,曲子火,但人不火。
只有一首曲子,還是來自《華夏》這個古典音樂的荒漠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