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是看到《卡農》原創者的音樂交流會,才點進去直播間看的。
完全是沖著《卡農》而去。
直播間的熱度屬于不溫不火的,但相對于以往華夏主辦的音樂交流會來說,這直播間的熱度算是不差了。
甚至于《野蜂》還有《藍色協奏曲》的出現都沒有給彈幕帶來太多的活躍度...畢竟看的人太少了。
直到《悲愴第三樂章》出來的時候。
原本有些不溫不火的直播間直接炸了。
彈幕瘋狂轟炸。
他們都瘋了。
為這首曲子而瘋狂。
彈幕覆蓋率之廣,以往一些根本不發彈幕的老哥都發了彈幕。
這首曲子實在是太過于強悍。
看客們根本沒辦法一直保持沉默。
直到直播結束的時候,還有不少人去找錄播,甚至到臉書上瘋狂安利這首《悲愴第三樂章》。
這一次直播的錄播也流傳了開來...
一些沒有去華夏音樂會的音樂家也點來了視頻來看。
崔佛就是其中一位。
作為一名來自德國的音樂家,他在古典音樂上,其實是非常瞧不起華夏的。
認為華夏雖然是文明古國,有著自己的不朽燦爛文化,但他們的不朽燦爛從來就不是音樂,不是鋼琴小提琴,更不是古典音樂交響樂章。
在西式古典音樂,德國,意大利才是領頭羊,其他的都靠邊站。
身為德國人,他有著這樣的自豪感和資本。
所以他沒有去華夏的音樂會,也沒想過要去看音樂會直播,即使理查德曾經邀請過他,他也沒有答應去華夏。
三五個圈子里的好友在鳥語花香的后花園里盡情的討論音樂不好嗎?非得去華夏這個古典音樂的荒蕪之地?
而這件事,也成了崔佛最后悔的事情。
為什么沒有去華夏的音樂會。
為什么沒有去...
在別人給他看錄播的節目時,他最后悔的就是為什么沒去現場見證。
如果去現場的話,自己就能親眼見證這首歌的誕生。
他從來沒有想過,在現代,在華夏也能誕生這樣的音樂,短短五分鐘的時間,仿佛每個音符都在撩撥著他的大腦,他的心靈。
聽這首《悲愴第三樂章》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卡農》。
《悲愴第三樂章》。
這兩首歌誕生于同一個人的手上,還是華夏人的手上。
后悔,為什么沒去親眼見證這兩首歌的誕生,崔佛發誓,再給他一次機會,他絕對不會用那么輕視的態度去看待華夏樂壇。
再給他一次機會,無論遇到什么事情,他都會去見證這首歌的誕生。
可惜的是,沒有如果,他只能像絕大多數拾人牙慧的人一樣,聽著錄播,錯過誕生的一幕...
“天啊,父親,您哭什么?”
“我錯過了太多了...我為我的傲慢與偏見感到悲哀。”
崔佛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好久才平復了心情。
“兒子,幫我發一篇文章吧...”
崔佛,這個不怎么玩社交網絡的老牌古典音樂家,在臉書上發表了一篇文章。
簡短,又蘊含著深情。
通篇下來,表達了自己傲慢的悔恨,以及對華夏古典音樂界,表達了對李云的尊重和歉意。
最后,對于《卡農》,對于《悲愴》,他只留下了一句話。
“這兩首曲子,他們必將會被歷史所銘記,永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