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吧。
而臺下的人們也非常的痛心,特別是在聽完理查德彈奏的《悲愴》之后,再結合現在的場景,有一種奇特的悲劇感在里面。
似乎,此時此刻,是在見證一個鋼琴家的落幕,見證一個時代的落幕。
悲愴的氛圍,似乎已經彌漫開來了。
也許,這一次的柏林電影展,會成為理查德最后一次演出了吧。
會變成理查德的絕唱吧。
...
李云再一次詢問自己,對理查德是怎么想的。
他是一個紳士,一個自己值得尊敬的鋼琴家,音樂家,世界級的寶藏音樂家。
當時,在音樂會上,對自己,對華夏古典音樂界,都釋放過善意。
他也是一個善良的老人。
拋去一切光環,回歸最初的本質,李云覺得,理查德是一個心地善良的老人。
和很多人看到的方面完全不一樣。
他就是一個有著自己愛好,七老八十的善良老頭子而已。
最重要的是,他還對自己釋放過善意。
結合這些點,李云感覺自己的手開始蠢蠢欲動了。
特別是看著理查德雙眸那種凄涼和悲傷,李云嘆了嘆氣說道:“這個,主持人先生,請問這里有小提琴嗎?”
“小提琴?有啊,就在鋼琴旁邊...”
面對李云的問題,主持人似乎是有些迷惑。
李云突然問這個問題干嘛。
等一下...
理查德還有崔佛,剛剛演奏完一首曲子,李云就上前詢問小提琴的位置。
那是到底要做什么呢?
主持人他非常的機靈,畢竟不機靈他也當不上主持人了。
眼前這位來自華夏的年輕人...
他想要...
此時,在眾目睽睽之下,李云來到了鋼琴臺旁,拿起了小提琴。
嶄新、昂貴的琴,近期才保養過,似乎最近才演奏過。
“李先生,你...”
而理查德看著李云拿起了小提琴,臉上的悲拗之色似乎有些退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不可置信還有小心翼翼的狂喜。
李云,要演奏曲子了嗎?
會不會是《悲愴第一樂章》或者《悲愴第二樂章》呢?
坦白說,這不是理查德嘴后的遺憾,卻也是他最大的遺憾了。
他覺得最悲愴的事情,就是自己有生之年,可能是見不到《悲愴第一樂章》和《悲愴第二樂章》的誕生了。
李云有著大好的年華和未來支持著他繼續創作,而理查德沒有。
所以如今,在看到《悲愴第一樂章》和《悲愴第二樂章》有望誕生時,他的臉色都紅潤了許多,身體的每一處細胞都在為這個可能性而歡呼雀躍。
似乎,心臟也沒有那么難受了。
而拿起了小提琴的李云先試了一下音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我接下來要演奏一手曲子。”
“他叫...命運。”
“命運...”
命運。
不是《悲愴第一樂章》和《悲愴第二樂章》。
曲子還沒有響起,理查德就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沖擊力。
這個詞,本身就有著一股非比尋常的嚴肅性和沖擊性。
“命運嗎...”
理查德渾濁的雙眼,似乎有一些期待。
眼前這個來自華夏的年輕人,他會用什么樣的方式去詮釋命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