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終無尤也。
蹇蹇,上下皆蹇。二五中正,相與修德于此,而難解于彼,是以終無尤也。
九三,往蹇,來反。象曰:“往蹇,來反”,內喜之也。
六四,往蹇,來連。象曰:“往蹇,來連”,當位實也。
九五,大蹇,朋來。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六二之應,六四之承,居其所而朋來也。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象曰:“往蹇,來碩”,志在內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震上坎下
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
彖曰: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眾也。“其來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大矣哉!
有難則往而出乎中,所以濟難;難已則來而復其中,所以保常。濟難以權,保常以中,此所以吉。在《解》之始者《屯》,而在《屯》之終者《解》也。屯難解矣,與民更始之象也。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罪者宥之。更始之時,有不可赦者也。
初六,無咎。象曰:剛柔之際,義無咎也。
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象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
小過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九二雖不當位,剛中而應,故能大有為,得群疑而順服也。
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象曰:“負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六者,小人之才;負者,小人之事。三者,君子之位;乘者,君子之器。六之為小人也,乘非其位,而又上慢下暴,所以致寇也。以解為道,解,緩也,而不能應上,故曰上慢;以柔乘剛,故曰下暴,宜寇之來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
未得尊位,能解初而已,所解者小矣;能孚其朋,所孚者寡矣。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艮上兌下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損己益上,不以己事出位者也。在下而剛不中,故可損之。損之己過,則亦失中,故當酌損。六四,能納己者也,故曰“合志”。遄,剛進也。
九二,利貞,征兇。弗損益之。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此其所謂“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者也。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凡不得陰陽之中而所偏者,皆謂之疾。以陰處陰,而承乘皆陰,所謂疾也。偏乎陰者資之以陽,則其疾損而有喜矣。陰柔之弊常失之緩,故遄乃無咎。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巽上震下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