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邦由哲,非由眾也。十夫者,哲人也。武庚,周所擇以為商臣;三叔,周所任以商事者也,其材似非庸人。方主幼國疑之時,相率而為亂,非周公往征,則國家安危存亡,殆未可知。然承文、武之后,賢人眾多,而迪知上帝以決此議者,十夫而已;況后世之末流,欲大有為者,乃欲取同于污俗之眾人乎?若穡夫,予曷敢不終朕畝!天欲殄殷若穡夫,予當收斂之終畝,使無遺也。
成王既黜殷命,殺武庚,命微子啟代殷后,作《微子之命》。
王若曰:“猷!殷王元子!
微子,殷帝乙之諸子也。“元”為善之長。
惟稽古,崇德象賢。統承先王,修其禮物,作賓于王家,與國咸休,永世無窮。嗚呼!乃祖成湯,克齊圣廣淵,皇天眷佑,誕受厥命。
至一之謂齊,大而化之之謂圣。
撫民以寬,除其邪虐,功加于時,德垂后裔。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恪慎克孝,肅恭神人。予嘉乃德,曰篤不忘。上帝時歆,下民祗協,庸建爾于上公,尹茲東夏。
微子為商后,得郊,故稱其“上帝時歆”,《記》曰“宋之郊也,契也”;上帝時歆,然后許之郊,宜矣。
欽哉!往敷乃訓,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弘乃烈祖,律乃有民,永綏厥位,毗予一人。世世享德,萬邦作式,俾我有周無斁。嗚呼!往哉惟休,無替朕命。”
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王命唐叔歸周公于東,作《歸禾》。
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梓材》。
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國洛,四方民大和會。侯、甸、男邦,采、衛,百工、播民,和見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誥治。
三監既誅,然后封康叔,康叔既封,然后宅洛邑,事之敘也。此書乃先言作洛,繼言告康叔,蓋封康叔在卜洛之前,而告康叔乃在作洛之際。當其營洛則四方之民、五服之侯咸在,王者當孚大命于諸侯,必于臣民所會之時,則所及者廣,所儆者眾,此康叔之誥所以在營洛之際也。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用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時怙冒,聞于上帝,帝休。
怙之如父,冒之如天,惟怙冒是文王。
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誕受厥命,越厥邦民,惟時敘。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
王曰:“嗚呼!封,汝念哉!今民將在祗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民。汝丕遠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訓。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
“往敷求”“遠惟”“別求”“保”“康保”,皆各有其義。紹所聞于文王而被服其德言,然未可足也,又當往敷求殷先哲王,用其道以保民。猶未足也,又當大遠求商老成人,宅心而知其訓。猶不可以為足,又當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其道以康保乎民。
王曰:“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盡乃心,無康好逸豫,乃其民。我聞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