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問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從攝主,北面于西階南。大祝裨冕,執束帛,升自西階,盡等,不升堂,命毋哭。祝聲三,告曰:某之子生,敢告。升,奠幣于殯東幾上,哭降。眾主人、卿、大夫、士、房中皆哭,不踴。盡一哀,反位,遂朝奠。小宰升,舉幣。
三日,眾主人、卿、大夫、士如初位,北面。大宰、大宗、大祝皆裨冕,少師奉子以衰,祝先,子從,宰、宗人從,入門,哭者止。子升自西階,殯前北面,祝立于殯東南隅。祝聲三,曰:某之子某,從執事敢見。子拜稽顙,哭。祝、宰、宗人、眾主人、卿、大夫、士,哭踴,三者三,降東反位,皆袒。子踴,房中亦踴,三者三,襲衰杖。亦出。大宰命祝史,以名遍告于五祀山川。曾子問曰:如已葬而世子生,則如之何?孔子曰:大宰、大宗從大祝而告于禰。三月,乃名于禰,以名遍告及社稷、宗廟、山川。孔子曰:諸侯適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禰。冕而出視朝。命祝史告于社稷、宗廟、山川。乃命國家五官而后行。告者五日而遍,過是非禮也。凡告用牲幣,反亦如之。諸侯相見,必告于禰。朝服而出視朝。命祝史告于五廟,所過山川。亦命國家五官,道而出。反必親告于祖禰,乃命祝史告至于前所告者,而后聽朝而入。曾子問曰:并有喪,如之何?何先何后?孔子曰:葬,先輕而后重;其奠也,先重而后輕:禮也。自啟及葬不奠。行葬不哀次,反葬,奠而后辭于殯,遂修葬事。其虞也,先重而后輕,禮也。孔子曰:宗子雖七十,無無主婦。族人之婦,不可無紀。非宗子,雖無主婦可也。
曾子問曰:將冠子,冠者至,揖讓而入,聞齊衰,大功之喪,如之何?孔子曰:內喪則廢。外喪則冠而不醴,徹饌而掃,即位而哭。如冠者未至,則廢。如將冠子,而未及期日,而有齊衰、大功、小功之喪,則因喪服而冠。除喪不改冠乎?孔子曰:天子賜諸侯、大夫冕弁,服于大廟,歸設奠,服賜服,于斯乎有冠醮,無冠醴。父沒而冠,則已冠,掃地而祭于禰,巳祭而見伯父叔父,而后饗冠者。
曾子問曰:祭如之何則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聞之小祥者,主人練祭而不旅,奠酬于賓,賓弗舉,禮也。昔者魯昭公練而舉酬行旅,非禮也。孝公大祥,奠酬弗舉,亦非禮也。
曾子問曰:大功之喪,可以與于饋奠之事乎?孔子曰:豈大功耳,自斬衰以下皆可,禮也。曾子曰:不以輕服而重相為乎?子曰:非此之謂也。天子諸侯之喪,斬衰者奠。大夫齊衰者奠,士則朋友奠。不足則取于大功以下者,不足則反之。曾子問曰:小功可以與于祭乎?孔子曰:何必小功耳,自斬衰以下與祭,禮也。曾子曰:不以輕喪而重祭乎?孔子曰:天子諸侯之喪祭也,不斬衰者不與祭。大夫齊衰者與祭。士祭不足,則取于兄弟大功以下者。曾子問曰:相識,有喪服可以與于祭乎?孔子曰:緦不祭,又何助于人?
曾子問曰:廢喪服,可以與于饋奠之事乎?孔子曰:說衰與奠,非禮也。以擯相可也。
曾子問曰:昏禮既納幣,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則如之何?孔子曰:壻使人吊如,壻之父母死則女之家亦使人吊。父喪稱父,母喪稱母。父母不在,則稱伯父世母。婿已葬,婿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喪,不得嗣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許諾而弗敢嫁,禮也。婿免喪,女之父母使人請,婿弗取而后嫁之,禮也。女之父母死,婿亦如之。
曾子問曰:親迎女在涂,而婿之父母死,如之何?孔子曰:女改服,布深衣,縞總以趨喪。
女在涂,而女之父母死,則女反。如婿親迎,女未至,而有齊衰大功之喪,則如之何?
孔子曰:男不入,改服于外次。女入,改服于內次,然后即位而哭。曾子問曰:除喪則不復昏禮乎?孔子曰:祭過時不祭,禮也。
又何反于初?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