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遺年者。年之貴乎天下久矣,次乎事親也。
是故朝廷同爵則尚齒,七十杖于朝,君問則席;八十不俟朝,君問則就之,而弟達乎朝廷矣。
行,肩而不并,不錯則隨,見老者則車、徒辟。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達乎道路矣。
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者,而弟達乎獀狩矣。軍旅什伍,同爵則尚齒,而弟達乎軍旅矣。
孝弟發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獀狩,修乎軍旅,眾以義死之,而弗敢犯也。
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學,所以教諸侯之弟也。祀先賢于西學,所以教諸侯之德也。耕藉,所以教諸侯之養也。朝覲,所以教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食三老五更于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干,所以教諸侯之弟也。是故鄉里有齒而老窮不遺,強不犯弱,眾不暴寡,此由大學來者也。天子設四學,當入學而大子齒。
天子巡守,諸侯待于竟。天子先見百年者。八十、九十者東行,西行者弗敢過;西行,東行者弗敢過。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
壹命齒于鄉里,再命齒于族,三命不齒。族有七十者弗敢先。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與之揖讓,而后及爵者。
天子有善,讓德于天。諸侯有善,歸諸天子。卿、大夫有善,薦于諸侯。士、庶人有善,本諸父母,存諸長老。祿爵慶賞,成諸宗廟,所以示順也。
昔者圣人建陰陽天地之情,立以為《易》,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雖有明知之心,必進斷其志焉,示不敢專,以尊天也。善則稱人,過則稱己,教不伐以尊賢也。
孝子將祭祀,必有齊莊之心以慮事,以具報物,以修宮室,以治百事。及祭之日,顏色必溫,行必恐,如懼不及愛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溫,身必詘,如語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立卑靜以正,如將弗見然。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是故愨善不違身,耳目不違心,思慮不違親。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孝子之志也。
建國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廟。&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