牷:
《國語》曰:“毛以告全。”
貂:
貂或凋之,毛自召也。
霄:
凡氣升此而消焉。
搖:
物俞乃可搖,俞甚可也。
鷮:
從喬,尾長,而走且鳴,則其首尾喬如也。鷮走且鳴,行止不能自舍,女有取節爾。故《詩》以為淑女之譬,而又與鷩冕之義異也。《詩》曰:“依彼平林,有集維鷮。”言王后無妬忌之行、險诐之心,能庇其所賴,而淑女從焉,則如平林之集鷮雉也。
郊:
與邑交則曰郊。
羔:
從羊從火。羊,火畜也。羔火在下,若火始然,可進而大也。
鼗:
以兆鼓則曰鼗。
莪:
以科生而俄。《詩》曰“匪莪伊蒿”,“匪莪伊蔚”。莪俄而蒿直,蔚麤而莪細。育材之詩,正言莪者以此。
鵝:
飛能俄而已,是以不免其身。若鴚鵝者,可也。鴚鵝者,鵝也,而非鵝。《禽經》曰:“鵝見異類,差翅鳴;雞見同類,拊翅鳴。”
戈:
從一,不得已而用,欲一而止。
蛇蝮:
蛇,螫人也,而亦逃人也,是為有它。蝮,觸之則復;其害人也,人亦復焉。
豝:
豝,所謂婁豬。巴,猶婁也。
蝦蟆:
雖或遐之,常慕而反之。
羊:
羊大則充實而美,美成矣,則羊有死之道焉。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麞:
赤與白為章,麞見章而惑者也。樂以道和,麇可以樂道而獲焉。麇不可畜,又不健走,可縛者也,故又訓縛。
梁:
屋梁兩端乘實如之。物之強者莫如梁,所謂強梁者,如梁之強;人之強者死之徒也,子路好勇,不得其死;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是皆失柔弱之義也。
姜:
能強御百邪,故謂之姜。初生嫩者,其尖微紫,名紫姜,或作子姜。宿根謂之母姜也。
犅牂:
犅以乘而不逆為剛,牂以承而不隨為臧。所謂牂,牂言小狠也。牂柯者,以能入為柯,所入為牂,欲小狠焉。蓋牛之性順,犅雖牡而猶有順性,故為乘而不逆。羊性狠,牂雖牝而猶有狠性,故為承而不隨。
羹:
從美從羔,羊大而美成,羔未成也。美成為下,和羹是也;未成為上,大羹是也。禮,豆先大羹。
莔莧蓫:
莔除眩,莧除瞖,蓫逐水,亦逐蠱。
盟:
歃血自明而為盟。
鸚鵡:
嬰不能言,已而能言,母從人而后能言,以言此鳥之能言類是也。亦其舌似小兒,故能委曲其音聲,以象人爾。
征:
正行也。
檉:
知雨而應,與于天道。木性雖仁圣矣,猶未離夫木也。小木既圣矣,仁不足以名之。音赪則赤之貞也,神降而為赤云。檉非獨能知雨,亦能負霜雪,大寒不雕,有異余柳。蓋莊子以松柏獨受命于地,冬夏青青,比舜之受命于天。檉之從圣,亦以此歟!
櫻栲:
櫻主實,么穉柔澤如嬰者。栲主材,成就堅久如考者。
星:
物生于下,精成于列。
麢:
鹿則比類,而環角外向以自防。麢則獨棲,懸角木上以遠害,可謂靈也,故字從鹿從靈省文。后人作羚。
嶺:
蜻蜓也。動止常廷,故又謂之蛉,令出于廷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