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
《爾雅》曰:“牟,進也。”
金銅:
金,正西也,土于此終,水于此始。銅,赤金也,為火所勝而不自守,反同乎火。
隹:
集也。
麂:
山中有虎,麂必鳴以告,其聲幾幾然,故曰麂。
美:
從羊從大,謂羊之大者方美。
巳:
正陽也,無陰焉。
旅:
眾曰旅。
雨:
零也。
祖:
從示從且。后所神事,方來有繼。行神謂之祖者,祭于行始,方來有繼之意。
杜棠:
《詩》言“蔽芾甘棠”,以杜之美;言“有杕之杜”,以棠之惡。說《詩》者以意逆志,乃能得之。
虎:
西方之獸。故敔為伏虎,二十七齟齬者三九之數。陽成于三,變于九,櫟之長尺十之數也。陽三九而陰十,勝之所以止樂。
伍:
五人為伍。
茝:
香可以養鼻,又可養體,故茝字從。音怡,養也。
妙:
為少為女,為無妄少女,即不以外傷內者也。
搔:
手能搔所搔。
象:
象齒感雷,莫之為而文生,天象亦感氣,莫之為而文生。人于象齒也,服而象焉,于天象也,象而服焉。像,象之也。《周官》:“玉路以祀,象路以朝。”玉,仁也;象,義也;仁者,人也;義者,道也。故象路一名道車。弁師掌皮弁,會五采玉璂、象邸。玉璂以況基德,而象邸即莊周所謂托宿于義者也。
黽:
黽善怒,故音猛,而謂怒力為黽。《詩》曰“黽勉同心”,亦蛙善踴,故謂之猛。
蕅茄蓮蕸蔤荷:
蕅,藏于水,其自處卑,無所加焉。其所與污,潔白自若,中有空焉。不偶不生,若此可以偶物矣。茄無枝附,泥不能污,水不能沒,挺出而立,若此可以加物矣。蓮既有以自白,又會而屬焉,若此可以連物矣。實若臽,隨昏昕闔辟焉。蕸假根以立,而不如蕅之有所偶;假莖以出,而不如茄之有所加;假華以生,而不如蓮之有所連、之有也。若此可謂遐矣。夫圅物者終于吐,連物者終于散,偶物者或析之,加物亦不可為常,故遐在此不在彼也。蔤退藏于無用,而可用可見者本焉,若此可謂密矣。合此眾美,則可以何物,可以為夫,可以為渠,故曰:“荷,芙蕖也。”荷以何物為義,故通于負荷之字。
位:
位者,人之所立。
懿徽:
壹而恣之者,懿也,俊德之美也。微而糾之者,徽也,玄德之美也。
置罷:
上取數備,有以用下,則直者可置,使無貳適,惟我所措而已;能者可罷,使無妄作,惟我所為而已。
恕:
如心為恕。
戍:
戍則操戈。
綟紫:
綟,紫也。綟以染,故系在左;紫或染或不,故系在下。綟,人染也,其為此也,有戾焉,或不,則無戾也,此而已。
檜樅:
檜,柏葉松身,則葉與身皆曲。樅,松葉柏身,則葉與身皆直。樅以直而從之,檜以曲而會之。以直而從之,故音從容之從;以曲而會之,故音會計之會。
芥:
介也,界我者也。汗能發之,氣能散之。
菋荎蕏:
菋,一草而五味具焉。即一即五,非一非五,故謂之荎。眾而出乎一,亦反乎一,故謂之蕏。
艾:
艾可疾,久而彌善,故字從。
渙:
奐而散為渙。夫水本無冰,遇寒則凝;性本無礙,有物則結。有道之士,豁然大悟,萬事銷亡,如春冰頓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