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持其器之盈者,必易覆。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揣摩其物之銳者,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堂者,虛而受物者也。金玉滿之,則是盈矣,故不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夫富貴不期于驕而驕自至,所以遺咎患也。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夫圣人功既成,名既遂,則身退之者矣。此乃天之道也。夫天之道,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書》又曰“謙受益,滿招損”之謂也。
第十章
載營魄,
營,止也。載,乘也,如《易》之“下乘剛也”,“精氣為物,游魂為變”,魂,陽也,故常動;魄,陰也,故常靜。陰者,陽之配,亦陽之賊。魂者,魄之輔,亦魄之寇。惟其魂動,而魄常至于止,故使魂常載于魄,而陽常勝于陰,則全其天守矣。蓋魂能營魄,魄能載魂,而不載于魂者,有為嗜欲之蔽,魂雖在而有生始死矣。
抱一,能無離乎?
一者,精也,魂魄既具,則精生;精生,則神從之。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志者,氣之帥;氣者,適善惡之馬。氣之所作,志使之然。今專守其氣于內,而致極其柔,能如嬰兒乎?言如嬰兒之柔弱也。夫嬰兒者,終日號而乃嗌不嗄,終日視而不瞬目。孟子言“其氣則謂至大至剛,塞乎天地之間”,老子乃謂“專氣致柔”,何也?孟子立本者也,老子反本者也,故言之所以異。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滌除,洗心也。玄覽,觀妙也。如月之明,如珠之瑩,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愛民者以不愛愛之乃長,治國者以不治治之乃長。惟其不愛而愛,不治而治,故曰無為。夫無為者用天下之有為,有為者用天下之不足。然老子方言其反本,而曰“愛民治國”者,何也?蓋老子為言其反本,遂自道而起教,所謂吉兇與民同患也,《易》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與民同患”是也。不惟老子之言若是,凡古之圣人皆如此也。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夫萬物由是而出,由是而入,故謂之天門。有開闔,則有動靜;有動靜,則有雌雄。惟其守雌以勝雄,守靜以勝動,故曰:“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生之,道也;畜之,德也。是謂玄德。道之在我者,德也。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三者歸于無我,故謂之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