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譬如有人,以清凈目,觀晴明空,唯一晴虛,迥無所有。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于虛空,別見狂華,復有一切狂亂非相。色陰當知,亦復如是。
荊公疏義:以空頑故,非有現有,而為色空。
阿難!是諸狂華,非從空來,非從目出。如是阿難!若空來者,既從空來,還從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虛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華相起滅;如阿難體,不容阿難。若目出者,既從目出,還從目入;即此華性,從目出故,當合有見。若有見者,去既華空,旋合見眼;若無見者,出既翳空,旋當翳眼。又見華時,目應無翳,云何晴空,號清明眼?是故當知,色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調適,忽如忘生,性無違順。其人無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澀滑,冷熱諸相。受陰當知,亦復如是。
荊公疏義:以覺迷,故無所生所,而為受陰。
阿難!是諸幻觸,不從空來,不從掌出。如是阿難!若空來者,既能觸掌,何不觸身?不應虛空選擇來觸。若從掌出,應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臂腕骨髓,應亦覺知入時蹤跡。必有覺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何待合知,要名為觸?是故當知,受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懸崖,足心酸澀。想陰當知,亦復如是。
荊公疏義:談說醋梅,但有名言。思踏懸崖,初無實事。而能令心真受酸澀。此足知為妙真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