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如是酢說,不從梅生,非從口入。如是阿難!若梅生者,梅合自談,何待人說?若從口入,自合口聞,何須待耳?若獨耳聞,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思蹋懸崖,與說相類。是故當知,想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暴流,波浪相續,前際后際,不相逾越。行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離空水。如是阿難!若因空生,則諸十方無盡虛空,成無盡流,世界自然俱受淪溺。若因水有,則此暴流,性應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若即水性,則澄清時,應非水體。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是故當知,行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荊公疏義:識精,水也,其性為空。行如水流,依此空水。若無空水,則流無所生。若無識性,則行無所起。
阿難!譬如有人,取頻伽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遠行,用餉他國。識陰當知,亦復如是。
荊公疏義:性覺真空,空遍法界。所妄既立,明理不逾。則此識生,如瓶盛空。與外空有間,而實無間,妄分別耳。
阿難!如是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如是阿難!若彼方來,則本瓶中既貯空去,于本瓶地應少虛空。若此方入,開孔倒瓶,應見空出。是故當知,識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復次阿難!云何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阿難!即彼目睛,瞪發勞者,兼目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