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參政王禹玉書二
某啟:越宿,伏惟臺候萬福。某久尸宰事,每念無以塞責。而比者憂患之余,衰疹浸加,自惟身事,漫不省察,持此謀國,其能無所曠廢,以稱主上任用之意乎?況自春以來,求解職事,至于四五。今則疾病日甚,必無復任事之理。仰恃契眷,謂宜少敦僚友之義,曲為開陳,使得蚤遂所欲,而不宜迪上見留,以重某逋慢之罪也。區區之懷,言不能盡,惟望深賜矜憐而已。不宣。
二
某啟:繼蒙賜臨,傳喻圣訓,彷徨踧踖,無所容措。某羇孤無助,遭值大圣,獨排眾毀,付以宰事。茍利于國,豈辭糜殞?顧自念行不足以悅眾,而怨怒實積于親貴之尤;智不足以知人,而險诐常出于交游之厚。且據勢重而任事久,有盈滿之憂;意氣衰而精力弊,有曠失之懼。歷觀前世大臣,如此而不知自弛,乃能終不累國者,蓋未有也。此某所以不敢逃逋慢之誅,欲及罪戾未積,得優游里閭,為圣時知止不殆之臣,庶幾天下后世,于上拔擢任使無所譏議。
伏惟明公,方佐佑大政,上為朝廷公論,下及僚友私計,謂宜少垂念慮,特賜敷陳。某既不獲通章表,所恃在明公一言而已。心之精微,書不能傳,惟加憫察。幸甚!不宣。
答曾子固書
某啟:久以疾病不為問,豈勝鄉往!前書疑子固于讀經有所不暇,故語及之。連得書,疑某所謂經者佛經也,而教之以佛經之亂俗。某但言讀經,則何以別于中國圣人之經?子固讀吾書每如此,亦某所以疑子固于讀經有所不暇也。
然世之不見全經久矣,讀經而已,則不足以知經。故某自百家諸子之書,至于《難經》《素問》《本草》,諸無所不讀,農夫、女工無所不問,然后于經為能知其大體而無疑。蓋后世學者與先王之時異矣,不如是不足以盡圣人故也。揚雄雖為不好非圣人之書,然于墨、晏、鄒、莊、申、韓,亦何所不讀?彼致其知而后讀,以有所去取,故異學不能亂也。惟其不能亂,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子固視吾所知為尚可以異學亂之者乎?非知我也。
方今亂俗不在于佛,乃在于學士大夫沉沒利欲,以言相尚,不知自治而已。子固以為如何?苦寒,比日侍奉萬福,自愛!&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