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頓首仲休兄足下:自京師奉別,于今已八九年。事物之役,少休息時,不得馳問,但增勤企。忽得書,乃知尚滯下邑,幸得會合,歡慰固無量。顧忝一日之雅,而以公函見賜,竊慚怍,不知所謂也。拜見在近,千萬自愛!他留面陳。
二
某頓首。昨日以旱事奉報,既而且以書抵王公,言今旱者皆貧民,有司必不得已,不若取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數倍之者,貧民被災,不可不恤也。度治所已接狀矣。然民既為使者所沮,得無貧懦力不能復自訴者乎?唯念之。屯田必已入城矣,前治宿松事,何其詳也!錦雞更求兩雌,不欲忤物性耳。秋涼,自愛!
三
某頓首。數日得奉談笑,殊自慰。別后懷渴殊深,伏惟動止萬福。鷴已領得,感怍!當有元給之直,幸示下。不然,則魯自是不贖人矣。按田良苦,惟寬中自愛。兩日稍寒矣,尤宜自愛。
四
某頓首。到郡怱怱,欲一詣邑奉見,尚未果。伏惟動止萬福。歲饑如此,幸得賢令君相與為治,宜不至有失所者。然聞富室之藏,尚有所閉而未發者。切以謂方今之急,閣下宜勉數日之勞,躬往隱括而發之,裁其價以予民。損有余以補不足,天之道也。悠悠之議,恐不足恤,在力行之而已。不知鄙見果可行否,幸一報,有以見教,幸多及。
屯田尊候萬福,不及上狀。不知端州何時可以到此,欲及其將至,使人以書迓之,幸一為致問示及,不久得奉見。未爾,自愛!
五(此書與卷七十六《謝張學士書》同,今存目。)
六
某頓首。辱書感慰。想按田勞苦,乞自愛!惟下戶所得亦不多,又誠可哀。至于豪右,雖所蠲至少,未為損也,仁明審處之而已。質利甚好,但某亦自質卻數十千,恐不免嫌謗也。邑中但痛繩之,豈有不從者乎?按置一二人,自然趨令矣。日夕思一見無由,聞常因檢覆至近郊,能入城否?或不欲入城,憚請謁之煩,即至近郊,可示諭,當走城外奉謁也。
七
某頓首。辱書感慰。非兄之愛厚,何其能勤勤不忘如此也!奔走南北,而事多不能如心,去就之際,未知所擇,安能無勞于心邪?不知兄代者何時到乎?春暄,千萬自愛,以慰鄙懷也。時以書見及,不勝幸愿。
八
某頓首。近別殊思渴。雨不足,遽止,為之奈何?兩日欲作書往,而私門不幸,再得小功之訃,愁苦豈可以言說邪!
元規得南信否?昨日報之,當更重其愛思。然恐其急于得實,又當走人往候之故耳。前日所議云何?欲以公往,可否?然元規方內憂,暇議此否?此決無害事,但已之為不可耳,更裁之。黃任道書煩送去,無聊上問,不謹,幸憐察!
九
某頓首。幸以一日之雅,而每辱以公禮見加,非所望也。蒙諭,具曉盛意,舉監若行辭不難也,至于合下治行,自為諸公所知,不患無知己也。惟以道自釋,余留面究也。蠶麰之入,今歲如何?邑亡歲之兇,固賢令仁佐政治之所及也,竊以為慰。
與樓郁教授書
某竊邑無狀,每自隱度,宜得罪于賢者。敢圖不遺,辱賜手筆,而副以褒揚之辭乎?此乃重某之不肖,使不得聞其過惡,而非所以望教誨之意也。足下學行篤美,信于士友,窮居海瀕,自樂于屢空之內,此某所仰嘆也。
答王逢原書
某啟:不見已兩月,雖塵勞汩汩,企望盛德,何日忘之。忽辱惠書,承以《論語》義見教,言微旨奧,直造孔庭,非極高明,孰能為之?仰羨仰羨!近蒙子固、夷甫過我,因與二公同觀,尤所嘆服。何時得至金陵,以盡遠懷?不宣。
答王致先生書
某頓首先生足下:久不見顏色,傾渴無量。蒙賜手筆,存獎尤過。新將頗慰民望,固幸甚。足下無事于職,而愛民之心,乃至于此,可以為仁矣。他留面陳,怱怱不謹。
回文太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