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再拜留守太尉儀同臺座:久遠言燕,豈勝悵仰!山川阻闊,久曠馳問,仰惟尊體動止萬福。丘園衰疾,候望無階,唯冀為時倍保崇重,下情祝望之至。不宣。
回元少保書二
某啟:比承存問,不敢因郵敘感,日诇營從之東,馳布悃愊。專使臨門,誨諭稠迭,區區感激,何可具言!承動止康寧,深以為慰。相望數驛,而衰憊日滋,無緣馳詣,但有鄉往。若春氣暄和,乘興游衍,得陪幾杖,何幸如之!未爾間,伏乞良食自重。不宣。某再拜致政少保臺座。
二
某啟:久闕修問,豈勝企仰!新歲想膺多福,貴眷各吉慶。山川相望,拘綴無緣造晤,冀倍自壽重,以副惓惓也。程公辟想日得從容也。
答范峋提刑書二
某啟:久阻闊,豈勝鄉往!承誨喻示及,知舟馭已在近關,良喜。動止萬福,冀得瞻晤,又重以喜。余非面敘不悉。
二
某啟:承營從數辱丘園,得聞余論,多所開釋。戒行有日,適以服藥疲頓,不獲追路,豈勝愧悵!冒涉方遠,冀良食自壽,以慰系戀。謹奉啟以代面敘。某啟上提刑奉議。
答孫莘老書
某啟:丘園自屏,煩公遠屈,衰疾不獲奉迓。仰惟營從跋涉勞苦,謹遣人馳此奉候。不宣。
答俞秀老書
某啟:比嬰危疾,療治百端,僅乃小愈。竊聞秀老亦久伏枕,近纔康復,不知營從何時如約一至乎?歲盡當營理報寧庵舍,以佇游愒。余非面敘不悉。未相見間,自愛!令弟見訪,闕于從容,及間邀之,已過江矣。聞不久復來,不及別幅也。
答宋保國書
某啟:使人三至,示以經解,副之佳句。勤勤如此,豈敢鹵莽,以虛來旨!所示極好,尚有少疑,想營從非久淹于符離,冀異時肯顧我,可以究懷。未爾,為時自愛。不宣。
答熊伯通書二
某啟:幸得會晤,豈勝欣慰。遽復乖闊,實深悵戀!明日當展親墓,不獲追送,瞻傃旌斾,重增愧恐。唯冀為時自重,度非久北還。余非面敘不可宣究也。
二
某啟:久欲相送于崇果,適值展墓。今日聞舟師尚次淮濱,猶欲與七弟一往,而疲憊殊甚,惓惓之情,何可具言!重煩誨喻,感激!感激!沈氏書即馳送,幸托婚姻之末,豈勝欣慰!冬寒,跋涉自愛!想公非久淹南方,冀復朝夕會晤于此。為時自愛。不宣。
答蔣穎叔書
阻闊未久,豈勝思渴!承手筆訪以所疑,因得聞動止,良以為慰。如某所聞,非神不能變,而變以赴感,特神足耳。所謂性者,若四大是也;所謂無性者,若如來藏是也。雖無性而非斷絕,故曰一性所謂無性。曰一性所謂無性,則其實非有非無,此可以意通,難以言了也。惟無性,故能變;若有性,則火不可以為水,水不可以為地,地不可以為風矣。長來短對,動來靜對,此但令人勿著爾。若了其語意,則雖不著二邊而著中邊,此亦是著。故經曰:“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
長爪梵志一切法不變,而佛告之以受與不受亦不受,皆爭論也。若知應生無所住心,則但有所著,皆在所訶,雖不涉二邊,亦未出三句。若無此過,即在所可,三十六對無所施也。《妙法蓮華經》說實相法,然其所說,亦行而已。故導師曰“安立行凈行,無邊行上行”也。其所以名芬陁利華,取義甚多,非但如今法師所釋也。
佛說有性,無非第一義諦。若第一義諦,有即是無,無即是有,以無有像計度言語起而佛不二法。離一切計度言說,謂之不二法,亦是方便說耳。此可冥會,難以言了也。&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