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長,您覺得哪里‘有意思’?”
顧承淵那句意味深長的感慨,立刻引起了戰區參謀長吳斌的注意,他放下手中的報告,目光帶著探詢看向對面坐著的顧承淵。
“我說的是這位第76軍團的軍團長高志凱”
顧承淵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攤開在桌面上的那份關于高志凱的履歷文件,嘴角噙著一絲難以捉摸的笑意:“這個人,有點意思。”
“確實。”吳斌參謀長微微頷首,語氣保持著一貫的中正平和,但措辭卻謹慎:“是個鐵血的鷹派將領。”
他的立場一貫中正平和,對高志凱這種行事風格向來有所保留,尤其是那份履歷中記載的、為演習勝利不惜制造真實傷亡的過往,在他眼中已超出了必要的界限。
演習終究是演習,實戰中的殘酷抉擇尚可理解為“兩害相權取其輕”,但在模擬對抗中便如此漠視生命,只能說明此人好勝心熾烈到了近乎偏執的地步,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因此,面對首長未置可否的感慨,吳斌罕見地沒有附和,僅以客觀描述回應,未做任何傾向性評價。
不過顧承淵似乎也并未期待參謀長對高志凱個人有過多評價,他話鋒陡然一轉,目光如炬地投向吳斌,拋出了核心問題:
“參謀長,你如何看待整個西方戰區的戰略態勢?或者說,你認為我們中州戰區,應當以何種策略來應對西方戰區?”
高志凱個人再如何“有意思”,終究只是一個軍團長,其性格特質在顧承淵眼中,不過是宏大棋局中的一枚棋子特性,遠不足以撼動中州戰區以絕對實力為根基的戰略棋盤。
在壓倒性的陸空洪流面前,順者生,逆者亡,個體的特質根本無足輕重。
高志凱目前所能做到的極限,也就是被顧承淵特意拿出來提了一句。
聽到首長的考問,吳斌參謀長神色一凜,身體微微前傾,迅速梳理思路,片刻后以沉穩而清晰的語調匯報道:
“報告司令員!基于當前情報研判,我個人認為,西方戰區與先前接觸的南方戰區具有高度相似性,均存在極大的統戰價值與可能性!”
他條分縷析,闡述核心依據:
“第一,軍事實力代差顯著,我方握有絕對戰略主動權。”
“這一點,已由此次空中偵察行動及《西方戰區聯合目標偵察整編報告》充分證實。”
“無論是其空軍主力裝備,還是陸軍機械化水平,均落后我軍兩代及以上。”
“技術鴻溝帶來的戰場單向透明和打擊效能優勢,使我方在軍事層面具備無可置疑的壓倒性優勢,足以牢牢掌控戰略主動。”
“第二,核心命脈暴露:軍工體系崩壞,后勤保障瀕臨崩潰。”
“這是西方戰區與南方戰區共有的、足以致命的戰略軟肋!”吳斌的語氣加重,點明關鍵:
“通過系統梳理其轄區內各省份末世前的工業基礎、產能分布,并結合此次空中偵察的高價值目標確認結果。”
“結論清晰:西方戰區在末世后,未能重建或維持有效的軍工產業鏈。”
說到這里,參謀長吳斌指向報告中清晰的航拍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