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這些事情,梅殷一時之間都多少覺得有些頭疼。
著實是這個事兒,在這個時代有些不太好做。
不過,這事兒就算是難做,那也得做。
畢竟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別管怎么說,今后必然要把這事兒給做了。
但是……該怎么做,還是要有一定的講究。
梅殷最想走的路,自然是要說服朱元璋,還有朱標他們。
讓他們能夠支持自己,理解自己。
從上至下的對這個事,來進行全力支持。
但是,這種事想要實現并不容易。
畢竟這事影響深遠,里面牽扯到的利益太大。
涉及的人太多。
他自己也沒有特別行之有效的辦法,向朱元璋證明,并讓他們非常相信這事,有多么大的前途。
又有多么深遠的影響。
所以一番的思來想去之后,梅殷覺得,最好的辦法,那便是在今后先創辦出一個學堂。
教育出一部份的人。
與此同時,也做出一些成就來。
從而讓朱元璋他們,切實地看到自己所教授的知識的重要性。
如此,再謀取朱元璋,朱標他們的大力支持。
只要給的甜頭足夠多,在今后老朱一定會會大力支持這些。
通過這些時間以來,對朱元璋的接觸,梅殷發現老朱在很多事情上,其實很務實。
相應的,在不少事情上也就有點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架勢。
但是讓他見到了好處,并且知道還是天大的好處之后。
那他的態度,肯定是變得極為不同。
這事兒,在梅殷看來,也就朱元璋在的時候,推行最容易。
梅殷可是很清楚的記得,朱元璋可是把孟子這個亞圣,都給從廟里面給弄出來了。
從這里就能看得出來,他對于儒家并沒有想象中的尊重。
朱元璋性格強勢,行動力強。
而且,有些事一旦認準了,就有股拗勁。
還是開國皇帝。
極為有威嚴。
最關鍵的是敢動手殺人。
若是他在的時候,都不能把這事給弄成了。
那就別指望,別的皇帝了,沒戲。
梅殷很清楚他做的這事到底有多大。
想要成功推行,那絕對是少不了當權者的支持。
要是沒有當權者,強有力的支持,變法這種動了無數人利益的大變革。
根本就沒有辦法推行下去。
所以,這事今后肯定是要讓老朱他們大力支持才行……
心里面對此有了一定的計較,梅殷便逐漸的放下心來。
不在這事上多想了。
再說,消息距離做這些事兒還早,今后還有很多的時間,對這個事來進行思索。
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些,更為完善妥當的辦法來。
也可以先想方設法的,探探朱標他們的口風。
萬一老朱他們給直接就同意了呢……
而且再說到了現在,他也只有數學教材而已。
至于這才出現的物理教材。他沒有拿到手中。
需要下次朱元璋來到雙水村這邊時,對朱元璋進行死諫,才能拿到。
這事兒在梅殷看來,是比較難的。
畢竟老朱來一次,自己就死諫他一回。
尤其是上一次的死諫,鬧的動靜是真的不小。
再想讓老朱來雙水村這邊,只怕沒那么容易。
而是,在梅殷思索著這些事情時,也有一些人讀書人,正匯聚在一起,積極的推動著一件事兒。
這件事兒就是恢復科舉!
如今的大明,公認的天下文宗,非宋濂莫屬。
就是那個寫了送東陽馬生序的那個宋濂。
宋濂除了名頭大,為文壇之領袖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
那就是太子朱標的老師。
而且還是特別受太子朱標尊敬的那一位。
太子在皇帝那里有多大的面子,又有多大的權勢,眾人都知道。
所以這事兒,以宋濂為首再正常不過。
說起這事兒,他們這些人就也覺得有些難受。
畢竟此前,經過他們千辛萬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