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7月31日前瞻整個市場始終處于沒有能力一起發力的狀態
閱讀蘊藏著無盡可能,有益于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讓人生綻放光彩。
當前仍然處于個股的結構性炒作,并且整個市場始終處于沒有能力一起發力的狀態,而只能采取炒一部分丟一部分的做法。當市場啟動的是指數相關的股票,比如當前拉抬券商,指數走勢就好看,而個股未必能跟隨指數上漲。而當啟動的是小票時,個股天花亂墜,但是指數萎靡不振。
相當一部分個股,在它沒有啟動的時候,市場基本上是沒有信心,也找不到讓大資金自我安慰持倉的理由,因為相當一部分個股,你沒有辦法從業績的狀態,從市盈率的狀態,從銷售收入的狀態,去判斷這個股票是不是值得持有,而當市場發生了上漲,不見得適合大資金沖進去。
通常當確定這個板塊確實可以漲,較大型的資金沖進去以后,其實發現已經處于上漲的末期,所以市場的次大型資金擁有者總是在這個慢一拍的節奏當中隨波逐流。比如科技股的炒作,很多推薦邏輯是說其產品未來會得到大面積的應用,因此它有可能業績怎么怎么變好,其實科技股的炒作跟業績的關系不是特別大,它的業績基數很低的,一個幾十塊錢的股票,業績從一毛變成四毛錢,講起來是400%的增長,能夠持續400%的增長多少多少年,但有的時候甚至連一個季度都不能持續。
那么這種增長通常無法從業績的角度去推薦,所以我對科技股的炒作一貫是眼睛一閉,瞎炒可能比邏輯還重要,跌了就不要找邏輯了,跌了就是跌了。隨著這些股漲了幾倍以后高處不勝寒,持倉需要給自己很多心理安慰,這類股票真的比那些一兩塊錢的鋼鐵股好,不會退市,更加讓人覺得放心?所以,市場會在科技股和周期股的交合中繼續走箱體,在這個過程中,金融領域的進一步開放、費用的減低和交易方式的優化均將成為行情的催化劑,然后也就靠近年底了。
市場情緒已經觸底,港股具備配置機會。總體來看,前期市場對宏觀的悲觀情緒已經充分反映在市場中,7月份政策面持續輸出利好,宏觀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有望在下半年跑贏預期。7月重要部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要“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新一輪政策發力周期中,三個方面尤其值得關注: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優化房地產政策、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隨著后續相應的支持政策持續落地,有利于繼續提振港股市場情緒。
總體看,7月重要部門會議基調更加積極,穩增長政策在路上。疊加基本面方面,7月新一輪修復開啟,基建、黑色、化工、暑期消費等高頻指標邊際好轉;三季度可能迎來庫存周期切換,即從主動去庫到被動去庫。因此,積極因素正在積累,可以“迎接戰略反攻”,我們對經濟和權益邊際上趨于樂觀。
展望8月,伴隨年中重要部門會議的落地,政策預期的兌現、人民幣匯率波動及中報業績的考驗成為影響市場的短期主要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