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1月14日,不支持大盤指數牛,但足以支持結構性牛市
閱讀蘊藏著無盡可能,有益于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讓人生綻放光彩。
市場信息:多家銀行存款利率下調;銀行存單一周發行量創半年來新高;工信部等四部門支持培育一批智能光伏示范企業、建設一批智能光伏示范項目(涉快可電子、曼恩斯特等);國/家.外匯局積極支持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國/家.數據局正研究起草相關指導文件,旨在推動數據交易流通體系建設(涉深桑達a、太極股份、數字政通、云賽智聯等);多地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部分頭部房企10月銷售回暖;近期我國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整體呈波動下降趨勢;我國呼吸道疾病已進入高發季,多種疾病交織疊加;北京奧司他韋銷量增超160%;深圳正起草電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計劃;廣西數據要素市場化發展管理暫行辦法印發;江蘇將新建2個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甘肅出臺20條措施恢復和擴大消費,涉及汽車、住房、餐飲等;全球首條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聯網主干通路開通(涉特發信息、烽火通信等);國/家.超算互聯網啟動公測,用戶可享創新算力服務(涉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華為手機推出量子密話功能(涉科大國創、銅牛信息等);華為提出,未來ai智能產業、3d顯示產業、太空寬帶產業等三大產業變化,將對光通信產生深遠影響;vivo全球首發ai大模型手機,vivox100系列新品搭載京東方柔性oled超高清護眼屏;t3出行聯手中國電信打造國內首個出行大模型;中國電信聯合中興通訊展出天翼云電腦,5g云筆電商用;碳酸鋰逼近15萬元/噸關口,有云母提鋰龍頭醞釀減產至年底;海運需求增加,有航線價格翻倍;2023全球汽車芯片創新大會暨第二屆中國汽車芯片高峰論壇將召開;空天信息產業峰會將開(涉有研新材、上海滬工等)。
與去年同期相比,基金發行數量和份額今年以來均明顯縮水。wd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年內發行基金數量共計1028只,合并發行份額為8719.89億份。部分基金公司出現“一基未發”的情況,還有10只基金發行失敗,163只基金宣布對外延長募集期。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基金發行情況不佳,與市場表現密切相關。但從中長期來看,a股市場整體機會大于風險。
近期,多部門相關負責人表態,盡快把國債資金落實到符合條件的項目、提前下達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額度。專家認為,項目與資金逐步到位,政策形成合力,將有效帶動擴大投資,推動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上半年基建投資增速提升。市場人士預計,四季度將有萬億元級2024年新增債務限額提前下達給地方。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表示,從當前經濟形勢及往年經驗來看,明年提前批額度在今年11月或12月頂格下達的概率較高,以便地方盡早啟動發債工作、加快債券資金使用。(中證報)
從消費電子市場雙十一銷售表現來看,即便特定品牌如小米銷售表現亮眼,但整體買氣還是處于低迷狀態,市場并未如供應鏈預估有明顯回溫,芯片庫存恐再陷調節。相關廠商指出,q3確實有客戶啟動大量拉貨,想在2023年底銷售檔期“賭一把”,但從現狀來看,或許無法實現,相關客戶有很高機率在q4至2024年q1再次恢復到嚴格的庫存調節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從q2-q3以來包括pc、手機等大宗消費性產品不時出現的急單,從現在開始會慢慢消退之外,原先預計實現的訂單計劃也有可能延遲拉貨,客戶過去常常因為實際市況,臨時決定要拉還是要延。(臺灣電子時報)
證券時報評論指出,隨著本周將有8500億元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以及10月金融數據顯示有效融資需求仍待提振,近日市場關于降準的討論再起。之所以市場認為近期貨幣寬松的窗口期再度打開,除了銀行體系本身就有“補水”的需求和助力經濟穩增長的訴求外,匯率等外部約束因素的緩和,以及為資金市場即將到來的跨年階段提前準備等,也被看作當前為降準合意時點的重要原因。近年來,我國實施過多輪降準,但降準并不等同于量化寬松超發貨幣,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大水漫灌”;在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的訴求下,降準的作用更多體現為營造與之相匹配的流動性環境,以及降低銀行體系負債成本。因此,從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并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角度看,年底前再度降準是有空間和必要的。
近日沒有公司發布減持公告;甬矽電子、永順泰將迎來超二成以上解禁;碳酸鋰逼近15萬元/噸關口,有云母提鋰龍頭醞釀減產至年底;4連板西隴科學公告,產品用于光刻膠配套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較低;業內人士表示,尿素價格或將高位回落;紫天科技公司及控股股東收到中國證/監/會立案告知書;美股三大指數收盤漲跌不一,大型科技股多數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