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趙山河搖頭,于辰也感覺出來他好像有點不看好這些國營商場改制。
“山河,你覺得承包經營也救不了這些瀕臨倒閉的商場?”
趙山河點點頭,理所當然地說道:“個人承包雖然不失為一個解決辦法,但并不是什么靈丹妙藥,而且也不是什么地方都管用!”
“比如倒閉那兩個小商場,于叔、林叔,你覺得他們經營不下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還能是什么,離我們這種大型商場太近了,就幾分鐘的路程,顧客肯定更愿意去商品齊全的大商場買東西。”于辰說道。
那兩個小商場,規模都不到兩百平,說是商場其實都抬舉了,其實就是大一點的便利店。而且一個離華龍太近了,直線距離不到兩百米,另一個則是在紹山百貨正對面。
林根生也搖頭嘆氣、無可奈何地說道:“其實如果他們的東西價格比大商場更實惠,應該也不至于活不下去,但是……唉!”
國營商店不論大小,進貨渠道其實都一樣,反而因為商場規模小,拿貨量相對少,進價就沒什么優勢,商品的售價還要高一點。
這樣一來,顧客會怎么選那自然是不必多說。
“時代在發展,咱們得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趙山河站起身,指了指強上的南城市區地圖說道:“咱們南城現在這些商場的位置,都是一二十年前決定的,當時的南城和現在的南城,那完全是兩個模樣!以前適合開商場的位置,現在就不一定了。而且這些商場的同質化非常嚴重,你賣什么、我賣什么,全都一樣,這會導致競爭加劇,同一個區域內客源是有限的,就應該是一個大型商場,搭配幾個小型便利店才對。”
“商場、超市、零售店這些零售行業,在隨著城市的發展而變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部分小商場,不上不下,又不思進取。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大環境里,倒閉也在情理之中。而且以后會越來越多的。”
于辰感慨:“那就真的沒辦法了嘛?”
趙山河微微一笑:“也不盡然!要是這兩個小商場交給我,我其實是有辦法讓他們起死回生的!”
林根生連忙問道:“什么辦法?山河,這不僅僅是南城的問題,也是撫遠省乃至全國要面對的困難,你要是有好辦法,可別藏私!”
趙山河壓了壓手,示意林根生別激動,然后解釋了起來:“從78到88年,這十年內,南城的社會零售商品總額增長了420%,足足增加了4倍有余!但供銷社、國營商場占比從90%下降到了52%,個體、私營部分從則是0上升到了16%,而且比例還在不斷上升,這兩年增速還越來越快。”
“從數據來看,南城的商品零售行業總體態勢稱得上是興興向榮的,國營商場的比例下降,但實際銷售額是上升的。不過這也說明了競爭越來越激烈,具體原因是多個方面的,之前也討論過了。”
聽趙山河開口就是數據,于辰和林根生也有點驚訝。
這個數據他們也能查到,但沒有認真去研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