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益?
李玉梅還有點不理解,不過趙山河又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了一下,只說了愛心早餐部分。
“嗨,那不就是做好事嘛,我跟小婉之前在街邊擺攤,遇到那些真的困難的,也會給兩個饅頭一碗豆漿。”
“對,差不多就那么個意思,不過我打算惠及更多的貧困群體,讓他們都能吃上一頓熱乎的早餐。”
聽他這么說,李玉梅知道肯定不是幾個饅頭的事。
微微皺眉,李玉梅提醒道:“山河,姐說一句你別在意,有這樣的想法是好的,但要是一味的發善心,可能會起到反效果,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你應該也明白吧?”
那趙山河可太明白了。
三十多年后,大概是21年初,一個短視頻在網上火了,內容很簡單,一群大爺大媽圍著一個冰箱,哄搶里面的食物。
視頻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還上了熱搜。
標題是,海城肯德基食物銀行遭到大爺大媽哄搶。
那個冰箱其實是一個保鮮柜,就放在一家肯德基門口,是這家肯德基門店弄的“食物銀行”。
所謂的食物銀行,簡而言之,就是將每天多出來的的餐食放進保鮮柜,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免費自取。
每天早上,工作人員會將前一天省下來的雞翅、雞塊、華夫餅等等餐品放進去。
基本都是些炸貨,放個一天也沒什么問題。
視頻中,那些來哄搶的大爺大媽,一個個手里提著袋子,才不管一個人能拿多少,那當然是能拿多少拿多少,甚至還互相爭搶,導致部分食物掉在地上,白白浪費。
與海城肯德基食物銀行有類似遭遇的餐廳并不止一家。
也是海城,趙山河前世還認識一家湘菜館老板,為了幫助貧困老人,每天準備了30份免費午餐,65歲以上的老人可以憑身份證免費領取,結果每天早上還沒營業,就有幾十個老頭老太太排著隊在餐館外邊等著了。
而那些來白吃白喝的老人,家里并不困難,甚至有些人一個月退休金就四五千。
一天30份的愛心午餐,結果愣是被擠到了50多份,你要是不給多的那些老人安排,別人就堵在門口抗議,說你“欺負人”、“區別對待”……
運行了四五個月,老板發現自己根本沒幫到貧困老人,反而便宜了一幫喜歡占便宜的老登,那老板干脆把愛心午餐停了。
結果還有幾個老不死的來鬧事,非要免費吃霸王餐,警察來調解了幾次,也沒什么好辦法,最后老板心灰意冷,直接把店關掉了。
在很多人“不拿白不拿”這種占便宜想法下,餐廳做愛心餐往往很難維持。
哄搶、蹭吃都是常態,甚至不少餐廳甚至會因此被吃垮。
趙山河當然也考慮過這個問題,無論是建食物銀行,還是推出免費餐食、愛心餐等,都是餐企表達社會責任感,貢獻愛心的一種方式。
但如果不加思索,貿然去做,這些好意很難落到實處。
先不說哄搶問題,因為肯定會有不少愛占便宜的人員來蹭吃蹭喝,
二三十年后,基本人人都能吃飽飯的好年頭這種現象都無法杜絕,更不用說現在了。
不過趙山河也有辦法,因為后世還有不少做得比較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