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人知道李睿深入西撒的沙漠當中,體驗難民們的生活,網絡上一定又會有些風言風語,覺得他一個億萬富翁不好好的享受生活跑到這種不毛之地受罪或者是作秀或者是有病。
但李睿很想說,現在不吃點苦遭點罪,以后怎么能名正言順的享受西撒優待呢?
……
接下來的幾天,整個營地處于一種刻意的,被壓制下的平靜感。
凈水計劃團隊前往水源地進行觀察,并提取了水樣,扎伊德一路跟隨,還嘲諷他們在做無用功。
“他們能夠使用這個水源已經是摩洛哥的恩賜,他們沒有資格再挑挑揀揀。如果他們想要獲得更干凈的水,并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只要去廷杜夫,那里就有水。他們也可以去阿尤恩,那里的西撒同胞會很歡迎他們的!”
阿尤恩是西撒哈拉名義上的首都,也是最大的城市,人口約13萬。
可那里與其說是西撒哈拉,不如說是摩洛哥的城市,街道上到處都是摩洛哥國旗,商店里用的是摩洛哥迪拉姆,連路牌都是阿拉伯語和琺語的雙語標識。
在阿尤恩的東邊,就是去年曾經曝光在全世界面前的“摩洛哥墻”,這條長達2700公里的沙墻由砂石堆筑,高約3米,周圍布有沙坑、圍欄和地雷。
摩洛哥墻把西撒哈拉分成了兩個世界:西邊是摩洛哥控制的繁華區域,東邊是西撒陣線控制的荒蕪沙漠。
曾有人把這道墻和鏵國的長城做比較,卻被鏵國人激烈的反駁回去。
長城是抵御外來入侵的屏障,這道墻則是侵略別國的鐵證,目的上截然相反!
在阿尤恩生活的西撒人都處于摩洛哥的嚴格控制下,摩洛哥希望能夠把西撒人都趕到幾座大城市,如同牲畜一樣的圈養起來,通過經濟和文化上的蠶食和侵略,逐漸將整個西撒歸化進摩洛哥的統治之下。
很多西撒人都屈服了,他們住在城市里,像摩洛哥人一樣生活,使用摩洛哥的貨幣,遵守摩洛哥的法律,孩子們在學校里學習摩洛哥的歷史。
只有真正不屈的西撒人,才寧肯忍受沙漠中艱苦的環境,也要保護住他們最后的故國。
凈水計劃團隊并沒有理睬扎伊德的嘲諷,他們按部就班的取得了水樣,封存起來,送到阿爾及利亞的廷杜夫,在那里進行水質檢測。
與此同時,團隊成員開始安裝凈水設備,這些設備構造簡單,卻能很大程度上消滅臟水中的細菌和雜質,大大減少因為飲用臟水而生病的幾率。
李睿也沒閑著,每天抽出三個小時的時間教授孩子們鷹語和數學,甚至還教了他們很多鏵語。
“你好嗎?”
“我很好,謝謝,你呢?”
“我也很好!”
瑯瑯讀書聲在和鏵國相距上萬公里的北菲沙漠中響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