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并沒有參加上午的談判,他的身份比較敏感,既是陳勤的摯友,又是特斯拉的幕后隱藏股東,牽線搭橋之后就沒有再摻和這件事,以免被人認為他在其中有什么好處。
在李睿看來,即便沒有他參與,這事也板上釘釘了。
海州急需特斯拉這樣的巨頭企業落戶,以便增強海州在高科技和新能源領域的權重,特斯拉巨額投資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和集群效應,也是海州所希望的。
特斯拉也急需在鏵國建廠,進而開拓鏵國乃至整個椏洲市場。
雙方郎情妾意,一拍即合,就算彩禮方面有些小小的分歧,肯定也能解決的。
李睿上午都在辦公室處理公務,并一直等待著好消息。
結果臨到午餐時間,朱芊雪匯報說埃隆來了,李睿還在詫異的時候,埃隆就氣沖沖的走進了辦公室,一臉怒容的道:“我不明白海州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歡迎特斯拉嗎?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么要浪費時間談兩年呢?”
“怎么回事?”李睿詫異的問道。
等埃隆說了會議上王志南的話,李睿皺起眉頭來。
這個王志南,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一直以來,李睿都認為海州是鏵國的標桿城市,尤其是在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商業扶持和營商環境方面,可以說在鏵國名列前茅,如果一個企業在海州都生存不下去,那恐怕就不能怪環境了,可能先要從自身找找原因。
作為一個新海州人,李睿也為這座城市的發展速度而自豪,如今的海州放眼全世界來說,都可以算是一線城市,各方面的發展日新月異,幾乎每年都能體驗到新的驚喜。
可李睿也不得不承認,這里還有很多事情做的不夠好,不到位,有些人明明身處2017年,卻還在用1987年甚至是1977年的思維來處理問題。
特斯拉在海州建廠,固然有其迫切的理由,既可以享受鏵國新能源政策的紅利,更可以從土地購買,人力資源,設備采購,融資,政策支持,稅務優惠,市場競爭等多個方面大幅度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開拓更大更多的市場。
而海州無論從地理位置,營商環境,經濟優勢還是市場規模的角度來看,都是特斯拉的最佳選擇,沒有之一。
但決不能因此就認為是特斯拉更需要海州,事實上海州也更需要特斯拉,來鞏固領先地位,來優化產業結構,來形成產業集群,來擴大技術領先,甚至是獲得更高的稅收。
這是一個合則雙贏,分則雙輸的局面。
偏偏有人不這么認為,拿出了官僚主義的那一套,面對特斯拉的合理要求,卻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只會拿政策說事,卻從來不懂政策也是有對策的。
國家確實要求外國車企必須采取合資的形式進入鏵國,但特斯拉不是普通的車企,它能給鏵國帶來的也不僅僅是投資和稅收,更是關于新能源方面的各種先進技術和理念。
特斯拉只是開放了一堆專利,就催生了鏵國新能源車企的第一波啟動,一旦特斯拉在鏵國建廠,影響只會更深遠。
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旦錯過,可就未必再有了!
鏵國改革開放的過程當中,錯過了很多關鍵技術和節點,流毒延續至今,李睿可不想這種事情再發生了。
李睿道:“埃隆,我想這里面一定有誤會,你等我先打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