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我發現她后來不怎么缺錢了啊。”
“什么事讓你這么覺得?她有做什么嗎?”
“具體的說不好,但,何警官,你大概不會明白,窮是一種感覺。
就比如大一剛來時,明明大家都穿的差不多的t恤牛仔褲,也都在食堂吃飯,可我就能一眼看出來誰條件好,誰條件差。
很多時候窮是一種氣質一種感覺。做事的猶豫不決,看人的眼神等等說不上來的地方,就能顯露一個人的窘迫。
條件好的人看著沒什么,可條件不好的往往就給人一種做什么事都猶豫的印象。
舉個例子,在食堂,炒豆芽還是拌豆芽,皺眉思索那么幾秒,不是有選擇困難,而是心里計算哪個更劃算,因為拌豆芽比炒豆芽重,量少,可價格低。就是這種細碎的心理計算的小事,才讓人看起來不痛快,很猶豫。
我之所以看得清晰,因為我心里就是這么想的。
包括葉小瑤,她別看表面上開朗,和大家關系都好,可大一剛來時,在食雜店買洗發水,在食堂打飯時,我一眼就看出來她和我一樣窘迫。
何警官,你別笑話我啊,我上學那陣真的是非常敏感,特會觀察人,現在想想我這樣的人沒朋友也正常,有些可怕了。”
張媚說起這些自嘲的,但她心里也明白,正是靠著這種敏感,她才在后來職場注意到很多別人注意不到的細節,很快積攢起原始資源。敏感的人要比別人多一分痛苦,但也多了一份能力。
“可是葉小瑤后來,就感覺不缺錢了,真的就是種感覺,雖然她還是早出晚歸的,但我覺得她肯定是找到了更好的兼職,可有人問她在哪兼職,她也不說。”
“那她給你不缺錢了的感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就大二后期,她就是大二下學期從紋身店辭職的。”
“那你有見過她和什么人來往密切嗎?班級里或者外面社會上的人。”
“葉小瑤和班里的同學都不錯,但和誰都挺有距離的,我知道班里喜歡她的人很多,但她拿捏的分寸很好。至于外面的人。”張媚搖了搖頭。
“那你有見過葉小瑤上過什么人的車嗎?比如和學校有合作的老板的車?”何志明想到什么突然問。
張媚笑了,“何警官問的保守了,您是想問葉小瑤是不是被人包養了吧。我覺得應該沒有。
之前馮云在時,不是謠傳被有錢人包養嗎,和室友鬧得挺不愉快,還鬧到系里去,獎學金都沒了,這事后來就挺不好的,大家也就不怎么八卦了。
而且其實我后來見過馮云男朋友,偶爾會開借來的車,我當時在學校附近見過馮云上車,雖然都傳馮云不檢點,不止上過一輛車。
但除了她男朋友那輛,還有一個是我們學校合作的一個老板的車,我也坐過,我和葉小瑤都在那個合作的老板公司做過兼職。是通過系里介紹的勤工儉學,就是給學校投放計生用品的柜子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