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對老師的譏笑毫無反應,轉身離去。這件事后來傳到王華的耳里,王華冷笑。
有一天,王華看到王陽明正在院子里抬頭望著天,若有所思的樣子,就笑著問他:“聽說你要做圣賢?”
王陽明對父親點了點頭,回答道:“當然。”
王華聽了王陽明的回答,忍不住大笑道:“你把吹牛皮的功夫放到學業上,該多好。”
王陽明聽了父親王華的話后,有點惱怒,回問父親王華:“圣賢怎么就做不得,您和我老師都這樣取笑我?”
王華收起笑容,質問王陽明:“你懂什么叫圣賢嗎?”
王陽明像背書一樣回答道:“圣人就是那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人。”
王華聽了王陽明的話后,沉吟片刻,說道:“你雖然把北宋張載這段話背得很扎實,但我告訴你,這是理想主義者的囈語,你怎么就當真了!”
王陽明卻反駁道:“孔子就是這樣的圣人。”
王華卻正色道:“孔子是千年才出的一位圣人,你怎么能和他相比?”
王陽明大聲反駁道:“大家都是人,我怎么就不能和他相比?”
王華聽了王陽明的話后,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反駁王陽明。
的確,孔子出生時也不是圣人,是通過后天努力把自己鍛造成圣人的。
按王陽明的見解,大家都認為圣人不好做,只是因為被圣人的光環嚇唬住了,不敢去做,所以很多人都和圣人失之交臂。
王陽明卻下定決心,自己絕不可以和圣人失之交臂。
但是,做圣人的第一步該是什么呢?
為天地立心,太空了;為生民立命,太大了;為往圣繼絕學,太遠了。能摸得著看得見的只有“為萬世開太平”。
為萬世開太平可不是靠嘴皮子,而要靠出色的軍事能力才能經略四方。
正是這種“經略四方”的理想,使得王陽明在課堂上總是心不在焉。
后來,他干脆就逃課和很多小朋友玩軍事游戲。
不過,他組織的軍事游戲,即使在成人看來也已超越了純粹的玩鬧。
王陽明制作了大小旗幟數面,自己則裝扮成指揮官的樣子居中調度。在他手中的旗幟不斷變換時,他的“士兵”們左旋右轉,右旋左轉,很有排兵布陣的架勢。
王華看了后,唉嘆一聲,接著大聲訓斥王陽明道:“我家是書香門第,你卻搞這些不入流的東西,真是敗壞家風。”
王陽明深為父親的武斷吃驚,問道:“排兵布陣怎么就是不入流的東西?”
王華耐住性子解釋道:“本朝自開國以來就重文輕武,凡是有志向的君子都不會參與武事,而且我從來沒聽過哪個圣賢是舞刀弄棒的。”
王陽明小心翼翼地質問道:“孔子不是文武全才嗎?”
王華跳了起來,大聲吼道:“人家是圣人,你只是個普通人。你最正經的事就是好好讀書,將來通過科舉考試,最好成為狀元,像你爹我,就是狀元,大家都喜歡我,尊重我,羨慕我。”
王陽明轉動眼珠子,不懷好意地問父親:“父親中了狀元,后世子孫還是狀元嗎?”
王華絲毫沒察覺出這是個陷阱,嚴肅地回答道:“你想得美。狀元只是一代,你若想中狀元,還需要刻苦讀書。”
王陽明隨意地一笑,說道:“原來只是風光一代,但建功立業卻能百世流芳,所以我恐怕不會稀罕狀元。”
王華氣得發瘋,他拿出家長的姿態來,要體罰王陽明。每每在這個時候,王天敘都會適時地出現,先是好言相勸王華,如果王華不聽,他也拿出家長的架勢來,王華是孝子,只好乖乖地溜走。
王天敘早就對王華講過大道理:“人才不是管出來的。”
王華謹慎地反駁說:“但人才是教育出來的。”
王天敘就反擊道:“最好的教育是引導,不是你這種強制管束,你應該順著孩子的習性去教育。我這個孫子將來必有大成,不是你所能體悟到的。”
王華搖頭苦笑,他實在看不出這個有點多動癥、喜歡吹牛皮,整天都在搞“小技”的孩子將來能有什么大成。
可以說,王華為王陽明可謂是操碎了心。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