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金聽著鄒若雅的講解,心里卻在想道:“導師的思想的確是太精湛了,但現在我卻沒有時間來深入研究導師的心學思想,我現在關心的是在出土的文物中到底有沒有什么東西能夠跟自己身上這塊量子血靈珠是有關的。”
想到此,他大腦里突然冒出了王陽明不久前跟他提到過威寧劍,現在聽鄒若雅說還要展出王陽明使用過的威寧劍,他不由得對威寧劍頗感興趣起來。
在鄒若雅講完《傳習錄》后,他接著就問道:“小姨,那您對王陽明使用過的威寧劍也應該有所研究了。”
“是的,威寧劍最開始時不是王陽明的寶劍。因王陽明自幼便以威寧伯王越為偶像,在機緣巧合下,他在工部時恰被分到督造王越的墓,因他加倍盡心盡力,王家后人為了感謝他督造王越墓的真誠,便把威寧劍贈送給了他。”
對于這段佳話,張其金也曾看過有關王越的家人贈送王陽明威寧劍的整個軼事。
威寧劍的確是赫赫有名的威寧伯王越的遺物,因此劍與王越的封號有關,所以就稱之為“威寧”劍,其目的是為了紀念成化十六年的威寧海之戰。
王越在威寧海戰役中,他以大同宣府兩鎮精兵兩萬人大勝韃靼,安定西陲數年。
威寧劍曾隨王越數次上北疆戰場殺過不少韃靼強盜,是把久經沙場的好劍。
1499年,是王陽明第三次參加科考,這次在經歷了科場泄題案后,王陽明取得二甲第七名的成績,考中進士,他第一份工作被安排到工部實習,稱“觀政”。
日復一日的上班族生活,很是無聊。但老天爺不會讓王陽明的生活平庸地過下去,王陽明明白自己的圣人之志,也要一步一個腳印來實現。終于他接到了一份美差,讓他興奮不已,是什么事讓王陽明如此高興呢,原來是為他的偶像,也就是明朝中期名將威寧伯王越修墓。
除了這個原因,這個修墓工作也是王陽明參加工作以來獨立運行的第一份工作,雖然是個監督修墓的工作,但王陽明異常激動。王越是王陽明的偶像,是他膜拜的英雄,能為自己的偶像修墓也是一種責任和榮耀。
這個王越有什么能耐,讓年少心高氣傲的王陽明膜拜至此呢?王越論文采,論才氣,論膽略,可謂文武通才。特別是其用兵,公認的有古之名將的風度。
駐防大同的時候,王越曾帶領一千士兵巡視邊防,同行的還有高級別的保國公朱永。可是剛走出沒多遠,就一頭撞上了敵人的大部隊。
朱永一時不知所措,叫王越趕緊撤。
王越沒空理他,揮兵搶占附近的制高點,居高臨下,主動進入攻擊位置。
敵兵一時摸不清虛實,雖人數眾多,還是不敢靠前。雙方就這么僵持著,直到日暮。
王越看機會來了,于是命部隊悄悄從山后撤退,朱永率七百人走在前頭,王越親率三百勇士殿后。
王越同時給出了如下命令:敢出聲的,斬。敢回頭看的,斬。敢越次出列的,斬。“三斬”的命令保證了一千人的隊伍宛如一條寂靜的蛇,悄無聲息地游動在暮夜中。
如此急行五十里,終于安全抵達大同城下,一人不失,一件兵器沒丟,創造了一個奇跡。
漢代名將李廣,亦不過如此。
值得大書一筆的,還有“紅鹽池之戰”。成化九年,也就是公元1473年。王越趁韃靼人別處打劫之機,遠道奔襲他們留在河套紅鹽池的老營,一舉搗毀其連營五十余里的巢穴,能燒的都給燒了,能帶走的一點都沒給他們留下。
王越不僅打了勝仗,且所帶去的部下,一個都沒少。
此役之后,韃靼人不敢復居河套者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