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自小學習騎射,精通兵法。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文武兩方面都臻于極致的首推王陽明。他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他的“心學”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他同樣主動作為,將學問在事業上充分表現出來。
王陽明在軍事上最令人稱頌的是,他用幾十天時間,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策劃了很多年的叛亂。
當時王陽明以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寧王叛亂,聲勢驚人,呈席卷之勢。
王陽明手中無兵,卻臨危不亂,他一方面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縣士兵,征調軍糧,制造兵械船只,另一方面假裝傳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處張貼假檄文以迷惑朱宸濠。
為爭取時間集結軍隊,王陽明寫蠟書讓朱宸濠的偽相李士實、劉養正勸寧王發兵攻打南京,卻又故意泄露給寧王。
此時,李、劉二人果然勸朱宸濠進兵南京,但朱宸濠大疑,按兵不動。
過了十多天,勤王兵未至,朱宸濠才發覺被騙,帶兵攻下九江、南康,隨即攻打安慶受挫,此時王陽明大軍已集結完畢。
朱宸濠精銳兵力都前往安慶,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虛,王陽明率兵攻打南昌,朱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
經過3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
歷史上評論:王陽明用兵詭異、獨斷,素有“狡詐專兵”之名。
當然,這源于王陽明有一顆強大的自信心。
寧王起事前,到處招募賢才,用重金將唐伯虎征聘過去。不過唐伯虎雖然縱情酒色,但還算一個聰明人,發覺寧王叛亂陰謀后,他佯裝瘋癲,而且裝得很像,甚至在街上裸奔。
寧王一看,唐伯虎這人廢了,放掉算了。
唐伯虎因此躲過王陽明的雷霆之擊,撿回一條命來。
這一年,唐伯虎不到50歲。他的心仍然很熱,放浪形骸不過是尋到機會之前的表現。
唐伯虎的晚年窮困潦倒,54歲的他臨終時寫下絕筆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6年后的1529年,王陽明病逝,他的遺言是:“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就這樣,兩個有著年齡相差的人,都在五十四歲時走向了生命的盡頭。
雖然他們活著的歲數相同,但二人卻擁有著不同的人生,這就是王陽明和唐伯虎對逆境的不同心態,從而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命運。
由于在航班上,張其金用意念和王陽明,以及唐伯虎聊著天,哪怕航班途徑重慶轉機,雖然經歷了七個多小時,但他也沒有感覺到時間很久,當他乘坐的航班終于降落在天樞城機場的t2航站樓時,他還在與王陽明與唐伯虎聊著天,直到飛機停穩后,他才停止了和王陽明與唐伯虎的對話。他要收拾行李下飛機了。
當他們隨著乘客走出飛機的艙門后,王琳則對張其金說:“期望我們能夠在天樞城闖出一番天地,書寫更精彩的人生。”
說完,她沿著登機廊橋就去追走在前面的王敏和杜彩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