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錢掌柜會來訂貨,這能減少零售的壓力,能讓家人空閑點。
沈青云沒有猶豫,點頭道:“不知道悅來樓要多少量?”
“好說好說。”
沈青云把錢掌柜帶到了后院,還把沈老頭一塊兒叫上了,三人商量了半個時辰,把供貨的細節都商定下來了,簽了契書。
剛把錢掌柜送走,又來了一家酒樓的采購,居然也是來訂貨的。
這一次,沈青云和沈老頭熟門熟路,商談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很順利的簽下契書,再一次拿下訂單。
鋪子里每個人都在忙碌,直到天黑,幾人才吃上飯。
二妹揉了揉酸疼的胳膊,“原來覺得開鋪子好,現在才知道,開鋪子累啊,比在村里還累。”
陳氏也不停地揉腰,“可不,不過累得有干勁,在地里干一年,到頭來手里也沒幾個錢,開鋪子不一樣,能立即摸到銀錢,累也值了。”
云氏抿著唇笑,什么話都沒說。
沈老頭喝了一碗酒,臉都紅了,說話有些大舌頭,“今天開張大吉,簽了好幾個契書,明天一早,咱們就得把糕點準備好,酒樓那邊會來人取。”
沈青云把契書和銀子一塊兒拿出來了,“娘,這些東西你保管。”
陳氏沒客氣,把契書放一邊,反正她不識字,銀子數了一下,居然有五兩多,這還只是一部分,等到糕點取了,酒樓還會再給一筆。
陳氏感嘆道:“多的我不強求,要是每天能有五兩銀子進項,我就滿足了。”
“五兩銀子可不少,一個月就有一百五十多兩了。”沈老頭算了一筆賬,發現開個鋪子,好像比豆豉和皮蛋更賺錢。
老兩口都忘了,他們這個鋪子主營的是糖的生意,糕點只是順帶,等到生意好起來,就可以把糕點分開,專門賣糖。
沈青云沒告訴他們自己的打算,事情要一步步來,走的太快,反而會讓他們不安。
翌日,天還沒亮,鋪子面前出現了馬車。
幾乎是同一時間,幾家下了訂單的酒樓伙計都來了。
沈老頭幾人忙活,把他們需要的糕點裝車,一共就四種糕點,每家的訂單都差不多,就是其中每個糕點的數量不一樣。
糕點都已經分好,裝車很快,等到這些馬車離開,天邊漸漸地泛白。
陳氏已經把飯做好了,一家人吃了早飯,鋪子開門。
今天沈青云不再去鋪子里,而是在后院里看書。
又過了幾天,到了元宵節,經過這幾天的口碑發酵,城里大半的大戶人家都知道了新出來的糕點樣式,不僅花樣好看,還很好吃。
閨中女郎,后宅夫人們,聚在一起,說的無外乎一些瑣事,這些新出來的糕點自然也成了她們的話題。
要是我吃了,你沒嘗過,那就是你家落人之后,這些大戶人家,最講究這些,到了元宵這天,自然要把糕點擺出來招呼客人。
為了不輸排場,有的人家去酒樓里買,也有人家去沈記糖坊買,無論去哪買,價錢都差不多。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