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和黃澤英自然不是走后門進來的。實際上這兩位小朋友有點不一般。在兩人決定好進行一場公平競爭之后,他們就真的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中學生體質增強術》的鍛煉當中去了。
《體質增強術》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雖然說教育部也規定了這門課目要在中考和高考之中占據分數。但大多數家長和學校都把這當成了一種新的體育課。就像是部分地區的中考體育課也有三十分啊。但體育課不還是被老師們給擠占掉了嗎?
數學、英語、語文等老師總會在體育課的時間咳嗽了一聲走進班級說道:“體育老師今天有事,改課。”很多學生一個學期上體育課的次數十根手指頭數的過來。
而《體質增強術》也是如此。尤其是現在這門課目還是試點過程中,只有淮海首都等學校在教學。這也就是個還不能列入全國高考的項目。
對于大多數家長來說,不能考試的課目都是廢物。不能加分的愛好都是浪費時間。而且修煉《體質增強術》很枯燥,比體育課枯燥的多。體育課至少還能打球玩。《體質增強術》其實是李連龍設計的一套以動入靜的功法。
用運動的方式來開始慢慢的修煉內氣,雖然說比直接打坐修煉內功要來的慢。但是打坐入靜多難啊,第一次打坐入靜要是沒有師傅在旁邊指點護法,一個人瞎練是百分百失敗的。那不是看看書就能成的。
而《體質增強術》以動運氣的方式簡單的多了,照著視頻錄像練習就好了,就是很枯燥。因為這就像是打一套拳一樣,而且是一套很花時間的拳法,初練的時候一套打下來至少要一個小時。初期的時候至少要堅持每天打一次,并且堅持很久才會有一些感覺。
所以很多做大俠夢的學生在練了兩次之后也就束之高閣了。太無聊了,打這個拳又難學,又沒用,還特別累。一個小時打這個,我去打lol多爽。
在初期引起了一些風潮之后,很快就沒什么學生喜歡練了。在具體的好處真正顯現出來之前,沒有家長和老師的逼迫和壓力的話,沒有少年愿意練這個東西的。
不過牛犇和黃剛是例外,他們在較勁,而且這兩人在學習這《體質增強術》上都還挺有天賦的。
兩個人比著練,今天你練一遍拳,我就練兩遍,你兩遍我三遍。兩人越練越快,越來越熟練。李連龍設計的《體質增強術》共分十段。初中三段,高中三段,大學四段。如果能順利在大學練完十段《體質增強術》,那么最少可以達到lv2弱能力者的身體水平。
而黃剛和牛犇兩人一個月的時間就練成了第一段。而他們的同學很多人其實連一趟拳都打不熟練,更不用說用這種方式鍛煉了。畢竟現在社會誘惑太多,練功太苦太累太繁瑣。如果沒有變成生存必須掌握的技能的話,那么能堅持的人還是很少的。
而黃剛在上次河邊和牛犇比試完遇到了刺殺事件之后,黃澤英就對兒子很上心了。除了每天接送保護之外,同時還特別囑咐黃澤英多練《體質增強術》。甚至還通過關系找了一套李連龍剛剛編寫完成,以后可能會在警務官兵內部推廣的教材。就是一套充分利用《體質增強術》的打法。
包含了一套拳法一套腿法和一套短棍(短刀)打法。畢竟黃剛考慮到自己從事的工作性質,自己肯定是有仇家的。自己的威懾力還不像江華那樣可怕。有仇家報復到自己身邊最弱的兒子身上的話,那就麻煩了。
所以他希望兒子現在開始多聯系功夫,要是有危險的話可以有自保的能力。
在面對一次襲擊差點送命之后,黃澤英練習的更加努力了。除了上課學習休息之外的時間都被用在了練功上了。同時他還非常大氣的把老爸弄來的這套打法分享給了牛犇,按他的話說:“我們要比試,那就要公平。一樣的功夫,就看看誰強!”
牛犇也不推辭,直接拿過來一起學。
推動著人前進的最大動力是有一個永遠的對手。就像是進藤光和塔矢亮,就像是鳴人和佐助。兩人你追我趕,才幾個月的時間居然就把《體質增強術》練到了第三段。并且因為幾乎每天都會穿上護具相互切磋(斗毆),所以打法也練習的很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