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隨機采訪的市民回答,也是各式各樣的。
“歸鄉者?算是了解吧。”
“不算很明白。”
“看過一些新聞和報道,然后也看過一些網絡小說,他們寫的自傳。”
記者又繼續提問:“在您的眼中歸鄉者是什么樣的群體呢?”
有一位經常看網絡小說的市民回答:“在異界稱王稱霸!”
經常上知乎和天涯社區的市民回答:“一群無家可歸,四處飄落,又迫切想要找到存在感,做出各種出格事情的群體。”
因為經常看各種微信公眾號的老阿姨回答:“就是那些經常犯罪做壞事的人吧。”
畫面切回演播室。央視記者以一種平靜的敘事口吻說道:“對于大多數民眾而言,歸鄉者就是這樣一種群體。在形容他們的時候,往往會帶上一些不那么美好甚至是有一些負面的詞匯。”
“但實際上因為國家政策的因素,很多人其實并沒有現實生活中好好的接觸過歸鄉者,也沒有了解過他們的能力,但是卻輕易的給他們打上了一個壞標簽。”
“而最近幾個中國網紅火鍋店誕生記的視頻火遍全網,數千萬的點擊量證明了廣大網友對于了解歸鄉者這個群體真實模樣的好奇心。他們到底是怎么樣的一個群體,他們除了進行各種戰斗和破壞之外,他們的能力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又會充當什么樣的角色?請看前方記者發來的新聞記錄。”
在國家級別的新聞欄目上,張桐這張長得偉光正的臉第一次展現在全國人民的面前。許多坐在電視機面前的觀眾,看到張桐的一瞬間,就忽然覺得這人說話特別的有公信力,講出來的話多半是真的。
在這個看臉的年代,不管大家愿不愿意承認有一副好皮囊,那么在生活和工作當中當真是占盡先機。
面對央視新聞記者的訪問與采訪,張桐沒有任何緊張和不安,他只是淡淡的微笑著:“歸鄉者是什么樣的一個群體?”
“我認為歸鄉者也好,異能覺醒者也好,其實是在這個年代里是可以給我們的社會與我們的世界帶來無限可能的一個群體。”
“我覺得人們不需要對歸鄉者或者異能覺醒者畏懼如虎,拒而遠之。相反,需要更多的了解和接觸。”
“歸鄉者和異能覺醒者的能力,就如同核電站與核彈。用之為善就是善的,用之為惡,便是為惡的。而社會的接納程度與社會上大家對歸鄉者與應能覺醒者的態度,將有很大的可能引導著這股力量最終的去向。”
“到底是為善還是為惡,其實有的時候并不僅僅是在于歸鄉者和異能覺醒者如何選擇。其實這更是一種社會輿論的導向。”面對著央視的記者,張桐沒有念臺本,也沒有進行任何彩排,他只是很單純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同時也是許多歸鄉者內心真正的想法。
因為國家并不會放任歸鄉者和異能覺醒者隨意做各種違法的事情,畢竟中國是強勢型政府,不是弱勢型政府。
所以在政府管控上面,大家其實并不怎么需要擔心。就像是風潮城,有江華坐陣。在這里能翻起浪來的人可不算多。
但有的時候將一個好人逼成壞人的,可不一定是壞人的那個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