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久不見了。”
埃爾法認識詹恩,那是自己曾經的學生,聰明好學。如果不是因為他的父母死于戰亂,也許他能學的更好……呵……但是沒有意義,這個國家不需要知識,他們只需要戰斗。
“老師,我有一個愿望,我希望我們的國家重新走向安定和平。讓每一個勞動者都能有自己應得的報酬而不被血汗剝削。希望每一個渴求知識的孩子都能在干凈的課堂里學習求上進。希望每一個農民都能養活一家老小而不必被餓死。
老師,你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嗎?”
埃爾法答應了,因為詹恩真的建立了一所學校。在貧民區,一個沒有人在意的地方,政府軍和救民會都懶得管這里人民死活的地方。
埃爾法成為了老師,并且依靠他曾經留學中國的經歷成為了這所學校的中文老師。
彎月區的學校不收學費,所有彎月區的適齡孩子都能來讀書。并且學校免費發放課本以及提供午餐。埃爾法知道這是詹恩在新世界每天都依靠拼命換來的錢。
他需要對得起這份工資,他也在教導孩子們需要對得起他們如今的學習環境。
站在三尺講臺上,埃爾法面對的是七十名從十歲到十四歲的孩子。他上節課教給孩子們這首中國傳統詩詞《憫農》。
“大家上節課學習了《憫農》,有同學理解了這首詩里面的含義嗎?”站在講臺上,埃爾法問著坐著的學生們。
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是這個班級的班長麗薩。一個女生,在從前的黎國有很多學校是不允許女生學習的。但是詹恩完全打破了規則,他堅持讓所有女生也去學校上課,而且禁止女生戴頭巾。
“麗薩,你說說看。”埃爾法點到麗薩。
麗薩站起來說:“這首詩是說在秋天的時候,農民種下了一顆種子。到了秋天的時候就可以收貨沉甸甸的糧食。但是這整個國家所有的農民都在努力的耕種糧食,把所有的土地都種滿了糧食,糧食都豐收了。
可是那些種田的農民卻全都餓死了。”
埃爾法點點頭:“說得好,麗薩。坐下。那么有人知道為什么這些農夫會被餓死嗎?”
刷刷刷~
這一次舉手的人很多,全班有一大半的學生舉起了手。
埃爾法點了一個皮膚有些黑的瘦小男生:“貝爾,你來說。”
瘦小的男孩站起來說:“因為西方糧食集團,我爸爸和我說過。我們家曾經有一公頃的土地種玉米。我們需要先和糧食集團申請貸款,這樣我們才有錢買種子。
買完種子需要去他們規定的地方買肥料和農藥,不然種子就長不大。這樣我們家就需要更多的貸款。好不容易把種子種成了糧食,糧食集團的人來用很低的價格把糧食收走。如果不賣給他們,那么明年我們就拿不到貸款。
拿到了錢,把從糧食集團的貸款還了,我們家剩下的錢只夠勉強度日。”
“不對!”有一個身材高一點的男生忍不住站起來反駁:“不是因為糧食集團,是因為救民會!我們家種了糧食,他們就來強行收走。我媽媽不肯給,他們就把我媽媽打死了,還把我家房子給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