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不承認自己是什么關隴集團的人。
他覺得自己是皇帝,應該跳出世家的圈子獨樹一幟。
然后,全天下的世家,都成了他家的敵人。
所以,云初覺得正在茍延殘喘的長孫無忌可能不想把河北山東的世家往死里擠兌。
因為,在某些狀況下來講,他們這些世家此時此刻應該是一伙的才是。
想要廢掉世家,首先就要廢掉施行四百多年的九品官人法。
所謂的九品官人法,其實就是漢末陳群制定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大體是指由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所推舉大中正必為在中央任職官員且德名俱高者。
大中正再產生小中正。
大、小中正產生后,由朝廷分發一種人才調查表,在該表中將人才分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將各地流亡人士無論是否出仕皆登記其上,表內詳記年藉各項,分別品第,并加評語。
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審核后將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進行官吏的升遷與罷黜。
此項制度使得當時的官吏選拔有了一客觀標準。
聽起來很公正,但是,在施行的時候,容易出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場面。
在這種選官制度下,黔首是沒有資格參與的,由鄉紳們代表了他們。
所以,這個九品官人法就成了世家的生產機器,而根據太宗皇帝在造反過程中得到的經驗來看,世家,才是對皇權威脅最大的一群人。
陳勝吳廣這種揭竿而起的人很容易被剿滅的,黃巾軍這種烏合之眾,也很容易被士紳群體分割包圍,最后被分而吞之。
世家就不一樣了,他們有錢,有糧,有地盤,有人才,堪稱具備了一切造反的先決條件,接下來,就等著現任皇帝犯錯就是了。
可是,百姓們的數量雖然龐大,大部分卻是目不識丁之輩,雖然偶爾能出幾個驚才絕艷之輩,也因為數量上的劣勢,不是世家豪門的對手。
萬年縣有口五十余萬,然識字的人,只有三萬余,這中間還要剔除大量的沒資格做官的商賈。
所以,大唐現在的科考制度,吸收的大部分人員,為寒門,或者小地主這一個階層的人。
云初也是世家出身,只不過這個世家跟別的世家追求不同,人家玄奘追求的是佛法的昌盛,要的是信仰,跟李治的皇權風馬牛而不相及。
在佛門,玄奘自己就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