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對一個人的約束力是非常大的。
處在一個文明的環境里,云初就沒辦法干這么野蠻的事情。
同樣的,處在一個野蠻的環境里,云初再用文明人的那一套,就會吃虧,甚至會死。
云初以前成長的環境里,沒有關于殖民地的概念,在大唐,必須有殖民地經驗,而且還非常的多。
永徽六年的時候,大唐有戶四百萬,云初按照自己治理萬年縣的經驗得知,大唐一戶人口以三代人來算,應該在六口到十口之間,平均下來一戶人口在八口。
萬年縣的百姓一般喜歡把自家的人口盡量的報全,因為縣尊動不動就會按照人頭來下撥各種補貼,就算是要交人頭稅,報全了也是占便宜的。
其余州縣就不一樣了,百姓家一般會報兩三個男丁,至于別的,會隱瞞掉,一方面可以減少賦稅,另一方面也方便進入富貴人家當仆役。
所以四百萬戶按照每戶八人來算,此時的大唐大約有人口三千兩百萬。
云初粗略的計算了一下,發現,此時的大唐可控制的國土面積應該在一千兩百萬平方公里左右。
這其中還沒有算模糊地帶。
連嬰兒算上,一個只有三千多萬人口的國家,控制一千兩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不用殖民手段,又能如何呢
在大唐的朝堂上,官員們現在對將軍們沒事干就開疆拓土的行為已經非常的反感了。
大唐軍隊之所以喜歡不斷的打擊附近的敵人,不是為了開疆拓土,而是為了給大唐人制造一個安全的生產,生活空間。
再加上此時此刻,大唐最富庶的地方不是江南,不是東南,而是隴右道跟山西,關中,就連蜀中現在都遠遠談不上是什么天府之國。
為了保衛隴右道跟山西,山東,關中,中原,大唐王朝才不惜下力氣將突厥人驅趕的遠遠地。
不能帶給大唐利益的羈縻地,就不是一個好的羈縻地,這就是為何大唐軍隊在羈縻地橫征暴斂的原因。
云初每一次遠征,抱的目的也不是開疆拓土,而是為了延長一下長安的產業鏈,給長安人制造出來的貨物尋找一個合格的傾銷地。
云初以為,佛國的建立,對大唐來說應該是非常有好處的。
有了佛國的存在,以后,河中之地,將不再是一個動不動就隔絕絲綢之路延伸的屏障,而是會變成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加油站,可以讓大唐商人走的更遠,也能讓更遠處的商人可以更加平安快捷的抵達長安。
金子,銀子,錢,對大唐來說并不重要,大唐要的是多樣的經濟物種,要的是豐富的商品,要的是不斷升級的產業,更需要通過種植多種多樣的糧食來保障大唐的糧食安全,要的是多種多樣的牛羊,牲畜,可以讓養殖變得更加輕松,更加的多產。
西域地方太大了,相比其余地方也算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地方,所以,西域就顯得比其余地方更有價值。
因此上,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就顯得非常的忙碌,軍隊永遠都不夠用。
火藥的誕生,讓大唐在控制四方的時候多了一分信心,以及好幾分膽量。
也開始大膽地使用各種策略,大膽地研究以少勝多的戰略,戰術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