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沒好處,又讓兄弟為難的事情,就干脆不要做了,當然,如果相當權臣,不論是狄仁杰,還是劉仁軌都會全力以赴的幫助。
四月天的時候,皇帝,皇后率領一眾皇族離開了長安城,跟歷史書上記載的一樣,劉仁軌成了長安留守。
云初總覺得皇帝夫妻之所以會提前離開長安,是因為長安的城墻已經被云初他們挖開了八個巨大的缺口。
如果太宗皇帝還活著,還要發動玄武門事變的話,現在可方便了,只需要擊敗看守缺口的折沖府軍卒,就能直入皇宮。
任何時候,皇帝的安危都是最重要的。
目送皇帝的車駕要離開長安,長安城的百姓如喪考妣,皇帝離開的時候,百姓們的哭聲直上云霄,為此,就連心如鐵石的李治夫婦,也冒著危險出現在云初刻意安排的鄉老們面前,喝了幾碗左春他們事先準備好的米酒。
鄉老們哭聲不絕,一遍遍的哀求李治不要離開長安,還說這天底下不會有比長安更好地皇城了。
李治淚灑當場,還說自己以后要在東都,西都兩京輪著住,這才讓百姓們放下了心。
等鄉老們將霸橋柳別在皇帝,皇后衣衫上,皇帝皇后這才上了車駕,跨過霸橋滾滾東去。
云初當場賦詩曰“從陜至東京,山低路漸平。風光四百里,車馬十三程。花共垂鞭看,杯多并轡傾。笙歌與談笑,隨分自將行。”
跟百姓們的離愁相比,云初的這首詩則充滿了希望與逍遙。
李治對云初的這首離別詩非常的欣賞,畢竟,遷都洛陽是他一直以來的希望,如今夢想成真,他自然希望去東都的路上可以一路歡歌,一路逍遙。
離別的時候,云初認為只有紀王李慎的眼淚是真實的,其余的人的眼淚都是假的。
李慎之所以不愿意離開長安,完全是因為孫神仙不肯跟著他一起去洛陽。
皇帝,皇后走了,長安城里最大的官便是太子李弘。
皇帝并沒有準許李弘留在長安,只是允許他跟著劉仁軌觀政一陣子,看看,劉仁軌這個長安留守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消除皇帝離開長安之后的混亂。
皇帝,皇后不在,李弘這只猴兒徹底的失去了所有的管束,因此,在幾次三番要求居住在云家不成之后,就發脾氣住進了曲江。
之所以住進曲江,完全是因為靠近曲江的一段城墻被百姓們給挖開了,從那里到云氏的晉昌坊,快馬一炷香時間就能到。
直到現在,云初跟溫柔上的奏疏,依舊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
百姓們如今都在拆除城墻的工地上,他們非常的忙碌,不但要夯土城墻拆開,還要把拆墻留下來的黏土泡水,再燒制成青磚,如此一來,云初手中沒有人手去干別的。
對于這件事,長安城的百姓們深深地感到失望,他們苦苦期盼的改造工程終究在皇帝離開之后也沒有一個決議。
皇帝走了,長安城里的和尚們也帶著娜哈走了,這一次皇帝將娜哈的坐床儀式地,選在了洛陽白馬寺,而不是留在大慈恩寺這個法相唯識宗的祖庭。
這必然是一個平衡的結果,也就是說,娜哈坐床,需要更多的佛門中人參與進來,而不是只有法相唯識宗。
這是一種明顯的摻沙子的行為,玄奘大師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同意,在他看來,沒有事情能大過娜哈坐床儀式,只要娜哈真正成了佛國女王,那么,對法相唯識宗來說,就是一場巨大的勝利。
但是,云初不這樣看,他覺得這是皇帝不愿意百分百相信玄奘的一種體現,因此,才把朝堂上的平衡功夫拿出來對付玄奘,如此一來,娜哈的佛國今后將成為一個小號的皇庭,里面將出現皇庭中出現的任何問題。
而玄奘想要的一個圣潔如雪山般的佛國,終究只能在夢中,而不能真的出現在這個世界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