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樣的讀書人我們不討厭,我們只會喜歡。”
“趙先生,謝謝你為我們說話,我們不懂那些革新的道理,我們就只是想把自已的事做好。”
趙蒹葭轉頭,在昏暗的天地下,看向其他的學生。
她大聲道:“你們在說話是嗎?但天太黑,我看不見你們。”
王昂當即讓緹騎把火把點燃,太學宮各處也都亮起了燈。
趙蒹葭的臉被火光映照,她語氣很平靜,緩緩道:“剛剛黑暗的時候,誰偷了誰的錢,誰打了誰的臉,誰又看得清楚?”
“你們對文道也有鄙視,你們認為他們只是空談誤國,在當心的革新時代,你們認為學文已經不重要了。”
“但這個世界需要光!需要有人指引方向!”
“文道之重,在于綱紀群倫。”
“什么是綱紀群倫啊?是仁義禮智,是忠孝節義,是尊老愛幼,是敬德護弱。”
“人們需要一個標準,需要學會——做人。”
無數人沉默著,靜靜看著她。
趙蒹葭輕聲道:“世界是需要道理的,否則這些火不會成為燈,只會燒毀一切。否則這些刀不會用來保護你們,而會成為殺你們的兇器。”
“造橋鋪路,修房立柱,關乎百姓生息,你們會因錢財而偷工減料嗎?”
“總要有一個東西來引領我們,讓我們懂愛,懂善,懂德,懂禮。”
“否則,我們即便不是茹毛飲血的野人,也是穿著衣服的野人。”
趙蒹葭終于找到了那一道門,說出了自已對這二者的看法。
“文,承載著道。技,承載著術。”
“無技,文無立錐之地,只是個空殼子。”
“無道,技無引路之燈,只能在原地迷茫。”
“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分工不同。”
“我說這些,你們明白了嗎?”
火光明滅,大地在光明與黑暗之間轉換,人心的陰晴也變化著。
這一刻仿佛已經定格,又仿佛過了千年之久。
直到第一個人說出了那一句話:“學生,受教了。”
于是,無數的學生鞠躬作揖,紛紛開口。
“學生,受教了。”
“學生,受教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