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城器械研究院中,陶烈一呆就是一個月,四月末,經過一個月的反復實踐,馬鐙已經研制成功,而且裝在馬鞍上后,雙腳踩在馬鐙之上,腳有了落腳點,渾身都充滿了力量,陶烈騎在馬上在研究院的馬場奔跑了幾波,他揮動著武器不停的劈砍,借助著馬鐙的力量他一刀就能砍斷碗口粗的小樹。
為了實踐馬鐙的威力,陶烈又將李乾招來,李乾騎上帶馬鐙的戰馬后,他在馬場奔跑一圈,又揮舞著大刀揮舞幾次后他驚喜的喊道:“主公,這小小的馬鐙真是太神奇了!他讓人在馬上亦能如履平地,而且還能將自己的力氣發揮九成之上,再加上戰馬的俯沖力,裝備了馬鐙的騎兵足足比普通騎兵要強上兩倍不止!如果我們的騎兵能裝備上馬鐙,咱們的騎兵絕對不會比西涼差!”
李乾從未如此的激動,此刻的他都對陶烈佩服的那是五體投地!
也正是,馬鐙這東西能將騎兵的戰斗力提上幾個等級,陶烈就是不明白為何一直到很晚才被發明出來呢?
“嗯,現在已經研制成功,接下來就是大批量生產了,等我生產出來后,我一定先給你的騎兵隊伍裝備上。”
陶烈說完,李乾那個激動啊,如今他擁有騎兵五百多人,只要五百多騎兵用上馬鐙,他這五百騎兵絕對堪稱徐州第一騎兵也不過分啊!
解決完了馬鐙的問題后,陶烈便在彭城器械研究院空余的院子中成立了彭城馬鐙生產廠,他這個廠占地面積不大,只有兩畝地,所需鐵匠也不過三十余人,只要日夜開工,每天至少能打造出來上百副馬鐙。
當然,這是在鐵足夠多的前提下。
馬鐙制造是沒有問題了,陶烈的另外兩項發明卻陷入到了危機之中,就說著陌刀吧,陌刀柄沒問題,木匠能夠打造出來,但是陌刀卻是一個問題,漢末的鐵是鐵不是鋼,鐵刀容易鈍,而且一砍就容易卷刃,包括陶烈手中用的刀也是如此,所以陶烈就提出了鋼刀的想法。
而制作鋼的工藝陶烈也不曉得,跟工人說,工人也是不懂,于是兩眼一抓黑,鋼生產不出來,所以陌刀的威力便降下去了很多,而且,陌刀也因為刀身很長,增加了造價,再加上刀身脆軟,一砍就容易折斷,因此陌刀的生產讓陶烈變的猶豫起來。
陌刀研制不佳,曲轅犁的研制也不是很成功,首先就是曲轅犁的犁頭是生鐵打造的,犁地的時候犁的比較深,因此犁頭容易折斷。
這且不說,犁耙什么的組合在一起,讓陶烈使用起來總感覺哪里不對勁,而且又說不出來哪里不對勁,所以,陶烈只能一遍遍的將他們研制的東西否決。
四月末,陶烈對工匠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淬火,小時候陶烈村上有打制鐵俱的鐵匠,他們就是不停的進行淬火,然后最后生成鋼,當然如果想讓刀具更堅硬鋒利,還要加上許多微元素,就例如磷、礬、鎢等稀有金屬,不過加的這些東西得他們自己去尋找,去研究配方,去研究淬火的方法等等。
所以,五月初,陶烈就離開了彭城器械研究院,不過,他依舊會足額發放給研究院研究經費,讓他們繼續尋找煉鋼的方法,也讓他們去坊間尋找這樣的能人來一起研究。
五月,陶烈回到國相府,國相府中二狗早已急不可耐的來尋陶烈來,原來他負責管理的土豆都應經長大了,他前來邀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