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潭說完低下了頭,沒錯,賊終究是文人墨客所不恥之事,但他也著實無奈,他出身寒門,又無大家可投,后來回家之后家里鬧饑荒無路可活,于是半推半就之下便跟龔都造了反。
孫乾見宋潭無奈從賊,于是他望著宋潭說到:“我觀宋將軍不忍從賊,我正有一條明路給宋將軍,不知宋將軍愿意否?”
孫乾說完,宋潭道:“孫師兄可是說我投降官軍的?此事我斷不能答應。”
誰都知道官軍為人,他們恨不得多殺黃巾人頭來邀功,這年頭誰會跟自己得功勞過不去?
宋潭說完,孫乾道:“不投降乃取死之道也,宋將軍想阻擋彭城太守皖侯陶烈的人馬猶如螳臂當車也,實不相瞞,皖侯已殺龔都龔琳兄弟,人頭在此,望將軍為思善百姓故勿要抵抗。”
孫乾說完就打開了他帶來的匣子,打開后果然是龔都龔琳的人頭,宋潭思索良久,他突然朝著孫乾一拜道:“求師兄救我性命。”
“我主恩惠天下威名海內,宋將軍肯降自會活命,而且,宋將軍率百姓出城迎皖侯,此乃大功一件,皖侯定會保宋將軍為思善縣令。”
“如有師兄作保,潭愿降!”
孫乾入城近一炷香時間,此間陶烈在城外等的提心吊膽,他幾次欲率軍攻城但都被滿寵勸住了。
吱呀呀,城門在清晨的涼風中打開了,城門開后,宋潭帶著滿城的鄉紳出城迎接起陶烈來。
見孫乾兵不血刃的打下了思善,陶烈終于感受到了說客的重要性。
進城后,宋潭給陶烈介紹起思善的情況來,思善雖然只是一個縣城,但是因為附近戰亂頻起,所以城外大戶人家盡皆涌入,所以此時縣城有人近八萬之眾,糧草百萬旦。
城中有守軍一萬之多,騎兵三百余眾,陶烈進城后隨孫乾一同安撫百姓,安撫完百姓后,陶烈便從思善黃巾中抽調四千軍馬組建思善軍,思善軍將由毛玠帶領。
編整完思善軍后,宋潭欲跟隨陶烈一同去征討黃巾劉辟,陶烈想了想拒絕了,以后天下大亂,汝南之地也不會太平,與其帶著宋潭走倒不如將宋潭留下作為自己安插在汝南的棋子。
想到這里,臨出發時,陶烈將宋潭招至馬前說到:“宋將軍,今日我就要離開思善,有些事要囑咐你一下。”
陶烈說完,宋潭道:“我欲追隨皖侯左右,日日聽皖侯教導。”
在思善的幾天里,陶烈跟宋潭所談甚多,從農業,到文學,從醫術到治國之道,一開始宋潭因陶烈年幼而有些輕視他,但所談幾日后,陶烈的博學比鄭玄尤甚,因此宋潭便欲追隨陶烈左右。
宋潭說完,陶烈搖了搖頭道:“宋將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已將所學與你探討,剩下的時間需要你慢慢去參悟了。”
陶烈說完,宋潭似有若無的點了點頭,他在馬下稽首又問道:“何時再能與皖侯再相見?”
陶烈抬起頭,遠處一片赤土,他想了想說到:“等思善之地良田百里,百姓安居樂業之時我就會派人前來招你去彭城任職。”
陶烈說完,宋潭馬下跪道:“容潭喊皖侯一聲主公!”
宋潭說完竟然啜泣起來,陶烈是他見過唯一一個讓他佩服到五體投地的人,皖侯雖貴但寬以待人從不小看貧賤之人,皖侯雖強但以身作則心系天下黎民之苦,如此之人,不正是他們所要尋找的名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