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本初比陶烈要大上幾歲,他父親袁逢在朝中為司空,他叔父袁隗為司徒,這可是三公之列,他作為著名的官二代也甚得父親與叔父的喜歡。
憑借世資,他年少為郎,袁紹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干的名聲。不過,因母親病故服喪,接著又補服父喪,前后共六年袁紹拒絕朝廷辟召,隱居在洛陽。
如今朝政黑暗,宦官當權,袁紹雖自稱隱居,表面上不妄通賓客,其實在暗中結交黨人和俠義之士,如張邈、何颙、許攸等人。
張邈是大名鼎鼎的黨人,“八廚”之一。何颙也是黨人,與黨人領袖陳蕃、李膺過從甚密,在黨錮之禍中,常常一年中幾次私入洛陽,與袁紹商量對策,幫助黨人避難。
而許攸同樣是反對宦官斗爭的積極參與者。袁紹的密友中,還有曹操,他們結成了一個以反宦官專政為目的的政治集團。
袁紹的活動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趙忠警告說:“袁本初抬高身價,不應朝廷辟召,專養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
袁隗聽到風聲,于是斥責袁紹說:“你這是準備破滅我們袁家!”但袁紹依然不為所動。
陶烈不曉得這袁本初突然來拜訪自己是為何意。
將袁紹迎入府衙后,院中皆是流民,陶烈便請袁紹在會客廳吃飯,會客廳中空曠無一人,袁本初有些意外。
“上菜,上最好的菜,上最好的酒!”
陶烈高興,此間最令人興奮的事情莫過于與英雄對飲!
二人坐下后,袁紹有些不解地問道:“廣陵公無家人否?”
“有兩妻一妾皆在彭城,匆忙之中未能趕至。”
陶烈說完,袁紹搖頭道:“娶妻乃人生大事,廣陵公何不等親人至?”
陶烈知道此刻的袁紹是忠于朝廷的,他跟曹操一樣都是想扶植大漢江山,所以此刻是信得過的人。
所以陶烈望著袁紹苦笑道:“我本不欲娶妻,我家中嬌妻喬氏甚是美貌又深得我喜愛,洛陽路遠我不忍心她路上顛簸便獨自前來,本想著在洛陽住上幾日便回封地,不想陛下不讓我歸,實屬無奈。”
陶烈說完,袁紹又道:“那為何又娶蔡議郎之女?”
袁紹問完,陶烈將朝堂之事一說又道:“我憐惜蔡議郎之才,本想在陛下面前求情,不想太監言我與蔡議郎有勾結,我實屬無奈,方以喜歡蔡議郎之女來求陛下,陛下應允,本想救蔡議郎不想卻讓洛陽之人恥笑了。”
陶烈說完,他苦笑著喝起了酒,袁紹一聽,他拍手道:“廣陵公之舉實乃義士,我袁謀佩服!我聞廣陵公在彭城時招撫流民,深得百姓擁護,臨行之時又舍家資為百姓求來名士為官,此舉我袁某甚是感動,因此今日聽聞廣陵公大喜之日特來相賀。”
“本初兄今日能來,我陶烈感激不盡,烈有一言,如他日本初兄有用的到弟的地方,弟定會上刀山下火海相助!”
陶烈說完,袁紹大喜,他起身朝著陶烈一稽首道:“廣陵公誅張角殺張梁,一世英名豈能與閹人為伍?廣陵公若能助我等鏟除閹人,此乃名垂千古之事也!”
袁紹說完,陶烈心中大喜,果然這袁紹是拉攏自己來對付太監的,而他也必須要跟黨人一隊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