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里的盜賊也好,清平鎮里別有一番心思的富戶也好,都來不及等李金率兵離開,就全部跑去玄真縣投誠。
沒想到云國公顧南夕雖然接受了他們的投誠,但并沒有借此機會,把戰線往前推到清平鎮。
清平鎮的鎮長召集鎮里有頭有臉的人物,開了一場會。
會議里有人提出,云國公不肯收下清平鎮,應該是因為清平鎮隸屬于建平縣,云國公不想過于刺激大周朝廷。
這個推測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
但人都有向強之心,尤其是玄真縣被云國公攻占后,一天一個樣。
大批的糧食被運進來,到處都在招工,一天五文錢,包兩頓飯。
錢不錢的無所謂,關鍵是包兩頓飯啊!知道東西的糧食有多貴嗎?做一頓飯多費柴火呀!
很顯然,云國公下血本了。
不怕親戚受窮,就怕親戚富裕了,自己還在受窮。
眼見著玄真縣里的老百姓抱上大腿,即將過好日子,附近的老百姓們羨慕的眼睛都紅了。
啥也別說了,他們決定搬家!
清平鎮也是如此。
鎮長一看,立馬急了,本來鎮子人就少,一個個還全逃到玄真縣去,完蛋!
鎮長連著給云國公寫了三四封信,信里頭哭哭唧唧地要投靠過去,但還是被云國公婉拒了。
最后是一個經常在食肆吃飯的道姑,給鎮長出了個主意。
讓鎮長寫信求援,以來清平鎮想通過鎖鏈橋去玄真縣的百姓太多,對清平鎮正常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為由,請求云國公派人過來幫忙,尤其是鎖鏈橋,本來就被賊子弄壞過一次,要是再被弄壞,后果不堪設想,懇請云國公派人守護鎖鏈橋。
鎮長的言辭真摯,理由充分,云國公果然沒有拒絕。
云國公既然答應幫忙了,自然不會敷衍他們,派來的全是云州士兵和百川書院的學子。
鎮長淚眼汪汪,覺得道姑當時說的話太正確了【有沒有名分,要什么緊?守護清平鎮的是云國公的人,管理清平鎮的也是云國公的人。我們吃著云國公的飯,給云國公納稅,只待時機一到,無非是換面旗幟的事!】
韋孝之和岳平走在街道上,道兩邊坐著前來投奔的百姓。
大街上時不時有全副武裝的隊伍巡邏,沒人敢鬧事。
因為想要度過鎖鏈橋的百姓太多,為避免引起踩踏事故,負責看守鎖鏈橋的士兵,按照到達清平鎮先后順序,以村為單位,登記名冊,定好過橋時間。
岳平聽著他們談論,何時能過橋,上哪去休息,過橋后,該去哪報道。
岳平嘆口氣:“云國公野心不小啊。”
很顯然,玄真縣已經做好接收這批百姓的準備工作了。
韋孝之專注地觀察周圍,百姓們的臉上除了忐忑,更多的是放松和安心。
“往好的方面想,顧南夕也有停戰之意。”
哦,不是叛賊顧南夕了,變成顧南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