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瑜私心里,甚至都不想讓弟子們參加旅游團,要堅決抵制云國公的糖衣炮彈。
奈何,師門不幸,出了韋孝之這么個叛徒。
在韋孝之的攛掇下,臥龍書院的學子們嗷嗷叫著要去觀光旅游。
據說參加旅游團只要交錢,萬事不用操心,吃喝住行都有人操辦,觀光路線也有人定制,能讓他們在短時間內盡量的了解云州的方方面面。
聽起來新奇又有趣。
諸葛瑜不好攔,也攔不住,便一心呆在百花印刷廠,想著敦促印刷廠抓緊復印書冊,好讓他們早日回去。
“諸葛先生是屬兔子的吧?挖個洞,就不出來了。”王不喜是真服氣了。
王不喜垂頭喪氣,眉眼耷拉著,顯然是對諸葛瑜束手無措:“約他去踏春,他說北方春風未來,無春可看。”
“請他去赴宴,他說沒有口腹之欲。”
“讓沈括和王郎去拜訪他,三人倒是天雷勾地火,探討的很是熱鬧。諸葛先生還提出,《三字經》雖好,但對于幼兒啟蒙還是一鍋粥了。應該要更加分門別類,從淺入深,如此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顧南夕上輩子就是教師。
在上一世,世界的教學體系大概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歐美,他們的教材,在講一個知識點之前,會用比喻,舉例子做大量的鋪墊。優點是簡單,能理解,缺點是內容多,繁雜,不好記。
歐美的教育體系核心是自由選擇,可以選擇躺平,可以選擇內卷,可以學文科,也可以學理科。自己做出選擇,自己承擔后果。
另一類則是蘇聯,他們的教材都是由行業頂尖專家編寫,從上而下,梳理知識點。優點是列重點,有邏輯,內容全是干貨,缺點則是對老師要求高。
蘇聯教育體系核心是培養對口人才。
華國一直參考的是蘇聯教材體系,一直到21世紀,開始教育改革,希望取兩者之長,避兩者之短。
但改革沒多久,顧南夕就穿越了,也不知道教育改革有沒有取得想要的結果。
諸葛瑜想要做的,和華國的教育改革差不多,既想要培養專門的人才,又想要因材施教,增加學子們的主觀能動性。
顧南夕:“這可不是一件易事。諸葛先生不打算留下來嗎?”
王不喜一屁股坐到凳子上,憤憤不平道:“他把想法一股腦告訴沈括他們之后,就不再管此事了。”
顧南夕面色凝重而憂慮,雙眸中閃爍著深深的困擾:“情況不大妙,諸葛先生對我們的成見很深啊。”
人,有時候就是這么奇怪。
越是被拒絕,越舍不得放下。
在招攬人才方面,顧南夕向來順風順水,有時候,人才就像魚兒似的,自己游進她這片小池塘。
諸葛瑜,是第一個油鹽不進,死活不肯留在云州的人。
顧南夕的心情可以描述為【很好,男人,你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顧南夕和王不喜沒有直接去百花印刷廠找諸葛瑜軟磨硬泡,而是先去找韋孝之,爭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韋孝之雖然已是百川書院的山長,但依舊住在他的小院子里。
韋家人在逛了一圈幾個鎮子后,最后決定在懷朔鎮安家落戶,隔個幾天才來撫冥鎮看望韋孝之。
顧南夕來的時候,他正在院子里松土,打算種幾株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