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樓集吃喝玩樂,休閑,購物于一體,是京都最受歡迎的商圈。”
樊樓位置緊臨皇宮,五座三層樓高的建筑,樓棟之間,用空中走廊鏈接。
站在樊樓上,可俯瞰京都,遙望皇宮。
宋知州等著方家人的驚呼,確實等來了,不過驚呼的是:“哇撒,這么多人!如果我們懷朔鎮的商業中心,也有這么多客人,恐怕,第三期工程都已經建起來了。”
嗯?
這反應,不大對頭。
隔壁路過的客人,好奇道:“你們自云州來?”
方大娘挺起胸脯,驕傲道:“沒錯。”
“云州可有酒樓可媲美樊樓?”
方大娘哼哼:“當然有,往來客商皆愛去商業中心,不比你們樊樓差呢。”
客人不信:“也有這么多三層樓?”
“這算什么?我們云州早就掌握了三層樓技術,不少人家都在建三層樓呢。”
有吹的成分,但確實有人家建三層樓了,耿大娘就是這個時髦者。
耿大娘不想回京都,決定定居云州。
用她的話說,京都雖大,且繁華,但太過吵鬧,不自在。
在云州呆久的人,總是不愿意挪窩。即便陛下已經定都京都,但他們打心眼里認為,陛下總會回云州的。
就算生前回不來,死后也會回來。
他們總不能等陛下回來的時候,發現云州已經人走樓空。
他們要叫陛下看著,云州依舊繁華,那些年的汗水沒白流,鄉親們的犧牲沒白費。
他們要在云州那片土地扎根,好好活著,開開心心地活著。
客人又問了許多,臉色越來越驚訝,嘴巴就沒合攏過。
在京都還在為登基大典忙碌不休,在為禮制爭吵不斷的時候,云州已經撩蹄子狂奔,發展得叫人看不懂了!
……
方隱年帶來了云州發展規劃圖,畫紅線的部分是已經完成的。
“馬車軌道已經鋪通朔州全部城池。物流速度提速度嗎2.5倍。”
“紡織局除了制作棉花制品,還發展了洗毛,防毛技術。”
以前的羊毛大多用來做墊子,毛線衣,毛線襪。
現在羊毛制品就多了很多,羊絨衣,呢子大衣等等。
尤其是染色技術的改進,讓原本灰撲撲的羊毛,變得鮮艷靚麗,頗受草原牧民,西域商人的喜愛。
“各地區礦山,都在高爐煉鐵中,加入石炭,取代木炭,大幅提升了產量和爐溫。”
“兵工坊研制出灌鋼法,生產出來的鋼鐵質量上乘,已經應用于兵器,鎧甲,農具刃口。”
“扁鵲安成功提取青霉素,正在初步實驗階段,據他說,目前效果良好。”
“醫學院經實戰研究,配置出一款止血效果極好的粉劑。他們稱其為云州白藥。”
顧南夕和諸位官員認真聽著這一條條好消息。
這是顧南夕在云州多年的栽樹澆水,終于結出的果實!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