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也同樣如此,因為李氏是有少數民族血統的,他們也更習慣吃羊肉,上行下效,所以唐朝也很少吃豬肉,這就導致劁豬的技術一直未被大規模普及。”
“這樣的情況直到宋朝時期才有所改變……”
聽到這趙匡胤突然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這洛小娘子為何突然發笑。
一定是在笑他大慫對不對?
可劁豬技術在他大宋被普及是好事才對,為何要笑?
只聽洛璃繼續說道:“宋朝之所以改變,也不是他們想改的,他們也喜歡吃羊肉,比如宋真宗時期御廚每天要宰羊350只,仁宗的時候要宰280多只,可見他們也是忠實的羊肉粉。”
“但是,眾所周知,我大慫并沒有一統天下,相反最后被打的只能偏安一隅,這就導致他們沒有地方養羊,就算有小片區域適合養羊,養出來的也不好吃,這一點如果牛牛同學吃過別地方的羊肉,就會深有感觸了。”
唐朝,突然被cue到的程咬金,不自覺點了點頭,他吃過草原上的羊,也吃過長安以及南方養的羊,確實越往南走,羊肉越不好吃。
“由于疆域的縮小,羊肉的供應成了問題,所以宋朝的人只能找別的肉來代替羊肉,而這時候,大宋第一美食家——蘇軾出現了。”
“蘇軾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誰高中又沒被他折磨過呢,是吧。他除了詩詞文章寫的好之外,他還是咱們吃貨的祖師爺,一路貶到哪他就吃到哪。”
北宋。
蘇轍看到這不禁捂臉發笑。
阿兄貪嘴的名聲居然都傳到了后世,這可真是丟人丟了好幾百年啊。
“蘇軾當時因‘烏臺詩案’被牽連,貶到黃州的時候,發現這的豬肉不僅便宜,還挺好吃的,于是寫了個《豬肉頌》,在里邊描述了豬肉的烹飪方法,這便是東坡肉的雛形。”
“別看蘇軾做官不太順當,但他文學造詣是實打實的,那名聲在大宋也是響當當的一號人物,算是宋朝的知名網紅之一,名人效應那是相當好的。”
“他親自帶貨,那大家肯定得試一試啊,一吃大家覺得還都挺好吃的,所以大家也就不再抵制吃豬肉了,再加上圈養豬可比養羊方便多了,漸漸的吃豬肉成了主流,劁豬的技術也開始大規模普及起來了。”
“后來,劁豬匠甚至成為了專門的職業,據說朱元璋還為一戶劁豬匠寫過一副對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不過我感覺這傳聞有點不太靠譜,畢竟以老朱的文化水平,應該很難寫出這樣的對聯。”
明朝。
朱元璋惱羞成怒。
他文化水平怎么了,他也是能寫出“屠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的人,他水平明明也不差的好么!
自從當了皇帝,他沒事就看書的!
現在怎么說也是個文化人!
洛小娘子,恁看不起人!
“笑!笑什么笑!再笑咱抽死你。”看見朱標在那偷偷笑,朱元璋忍不住沖他撒氣道。
朱標轉過頭去,撇了撇嘴。
就會訓我,明明母后也笑了,怎么不敢說她呢?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